感觉挪移作品分析
一名“通感”,或译“交感”、“相应”、“交响”、“契合”、“感应”,是通过这种知觉写彼种知觉的写作技巧。
“感觉挪移”说的理论基础是瑞典18世纪神秘主义哲学家斯威登堡的“感应说”。这一学说认为,外部世界的万物之间,无论是人与自然或人的各种知觉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互相呼应的关系。
英国女诗人伊迪斯·西特威尔晨曲中写晨光下倾是“晨光又叽叽嘎嘎往下倾”是感觉挪移的典型例子。在诗人的幻觉中,晨光仿佛成了各种挤压磨擦的几何图形,向下倾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这是用听觉写视觉。
感觉挪移是象征派诗人常用的一种手法,是象征派诗歌风格的重要标志。当然,感觉挪移法并不是象征派诗人的专项发明或专利。我国古诗早就使用过这种手法。如杜甫名句“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这是写美如修女之竹,是以嗅觉(香)写视觉(幻成美女之修竹)。钱钟书先生把这种手法看成是一种新的修辞格,命名“通感”。
-
这是巴西诗人、小说家卡洛斯·德伦蒙德·德·安德拉德*所写的小说,这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姑娘,住在波利
-
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
-
聚散随缘,勿忘心安经历了世事变迁,我们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修得白首同心;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能求得美好圆满。人生,就是一
-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
《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小孩子古诗词唯美的句子,内容包括10首描写儿童的诗句,形容少年美好的诗句,形容孩子的美好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松
-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
(宋)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①,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②, 早朝又听鹿催班。 【题解】 丰都山又名平都山,在丰都县城东
-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