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文字书简谨日》译文与赏析
文字书简谨日
文字书简谨日
【原文】
作文字纪月日,当以实言,若拘拘然必以节序,则为牵强,乃似麻沙书坊桃源居士辈所跋耳。至于往还书问,不可不系[1]日,而性率者,一切不书。予有婿生子,遣报云:“今日已时得一子。”更不知为何日。或又失之好奇。外姻孙鼎臣,每致书,必题其后曰:“某节”,至云“小暑前一日”、“惊蛰前两日”之类。文惠公常笑云:“看孙鼎臣书,须着置历日于案上。”盖自元正、人日、三元、上已、中秋、端午、七夕、重九、除夕外,虽寒食、冬至,亦当谨识之,况于小小气候?后生宜戒。
【注释】
[1]系:写清。
【译文】
做文章写书信都要记下当时的日期,并按照实际的时间去写,如果只是写明了做文章时的节气,就显得有些牵强了,就像是麻沙镇书坊刻印桃源居士撰写的跋文就有这种情形。至于往来书信,更是不可以不写清日期。而有些性情直率粗心的人,信封的月份日期一概不写清楚。我的女婿得了儿子的时候,派人送来书信报喜,信中说:“今日巳时得一子。”看完后却不知道是哪一天巳时得了一子。有的人又追求文体新奇。我的姻亲孙鼎臣,每次给我写信时,一定会在书信的后面写上落款的节气,或者写明“暑前一日”,“惊蛰前两日”之类的日期。我的哥哥洪适看了后常笑着说:“每次看孙鼎臣的来信,必须把历书放在书桌上查找,这样才能够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写的信。”这是因为除了元正、人日、三元、上巳、中秋、端午、七夕、重九、除夕这些节日是人们熟知的以外,即使是寒食、冬至这样的日期,也都该小心谨慎的写在信封上,更何况是那些小小的节气呢?后生晚辈们写完信落款日期时应该引以为戒。
【评析】
本篇文章篇幅很短,但是一直围绕着“文字书简谨日”,来阐述日期在书信中的重要性。首先指出“作文字纪月日,当以实言”,其次提出存在“拘拘然必以节序”或是“性率者,一切不书”的现象,并对其进行批评。之后引用洪迈的女婿得子后,书信报喜时未注明落款日期,使得洪迈不知何日得子的例子说明了上述现象会造成的后果。
-
名言: 凡重外者拙内。 注释: 重外: 重视外表。拙内: 内心笨拙。 句意: 凡是只知看人外表的大概一定是个傻瓜。 出处: 《列子·黄帝》
-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小桃红·叹世 倪瓒 五湖烟水未归身。天地双蓬鬓。 白酒新猕会邻近。主酬宾。 百年世事兴亡运。青山数家。 渔舟一叶。聊且避风尘。 倪瓒:(1301~1374年),字元
-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2〕。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及皇时〔3〕。自
-
古文观止·谢济世·憨子记 梅庄主人在翰林,
-
项穆,初名德枝,后更名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时官中书。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子。穆承家学,故工书,明沈思考《陆沉漫稿》曰: “德纯书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
-
散文。杨朔著。写于1961年。作品以撞击海岸的雪浪花比喻、赞美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和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文中状物与写人双线交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雪浪花的特点与渔民老泰山的性格统一起来抒写,
-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
-
丑石危松半绿萝,函关真相玉鹾峨。谁言仙道求难至,自愧阴功积未多。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
一道淮水从曹多勇的小说世界中蜿蜒流过,这条活泼又深沉的大河承载了多少复杂的况味,使得曹多勇的小说境界因此美丽、开阔了许多。曹多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