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吊古战场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吊古战场文》鉴赏

作者: 李贤臣

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1)。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2)。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水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3)?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4)。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5)。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6)。野竖旄旗,川回组练(7)。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8)。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9)。月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10),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痛(11),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12),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13),穆穆棣棣,君臣之间(14)。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15)?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16)。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17)。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18)

吊古战场文是李华精心制作的一篇祭文。文章以“浩浩乎!”强烈的感叹领起,首先对古战场从总体上进行概括地描写,突出其天地景物的阴惨肃条的气氛。“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点出祭吊之意,并总提下文。接着由空间的描写转入时间的即历史的叙述,写古战场的由来。自战国以来至秦汉后世,战争频仍,“多事四夷”。其原因在于“文教失宣”,“王道迂阔而莫为”。这是本文所表达的主要意旨。第三段,作者以浓笔酣墨,描绘古战场的激战。从战事的爆发、军队的运动、战斗的声势,到战地的苦寒、杀气;从凶猛的攻击、残杀,到最后矢尽刀折的生死决斗;从战后沙场死的沉寂,到鬼魂聚集,阴森凄惨的景象,作品对战争作了系统的多层面的描写,立体地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作者着力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激烈、悲壮,表达了深沉的祭吊之情。因而,字里行间带有明显的非战思想。例如:“法重心骇,威尊命贱”,“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等等。第四段展开议论,正面说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和主张。作者认为,战争应善于择将,任用其人,而不在兵力的多少;战争应有利有节,反对穷兵黩武,“茶毒生灵”,“功不补患”。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边患,作者最后提出“守在四夷”,即宣扬文教,以德服人,实现同四夷的和睦相处。这种各族和睦共处的主张是进步的,但是,作者流露出的战争非人道的思想,则需要具体分析。

本文对古战场的祭吊,实为借古讽今,是针对唐代统治集团穷兵黩武,轻启边战而发的。杜甫兵车行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前出塞九首其六道:“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些作品大体上都出自同一时代,表现了大体相同的思想内容。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艺术优点或特色是,深于熔裁,构思精工,法度谨严。全文以四言为主,多用骈语,适宜于祭吊的文体。四段文字,各写所见、所闻、所想、所思,逐步展开、深化主题,无论章句位体,大小层次,均井然有序。时而描述,时而议论,纵横铺陈,随意渲染,感激顿挫,风格臻于沉郁。在唐代文坛上,李华与萧颖士齐名,并称“萧李”,但李华的才气不及颖士。即以本文而言,虽惨淡经营,整饧精严有余,而于妙语天成,气韵超诣则有不足。

  • 上一篇: 诗林小缀
  • 下一篇: 战国歧途
  • 猜你喜欢
    • 经典爱情古诗词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

    • 七到九年必背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到九年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求语文版初中七到九年级必背古诗,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义务教育79年级必背古诗50首。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年级上 21页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七年级上 23页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七年级上

    • 债务危机

      【4221】债务危机(〔美〕瑞·达利欧著,赵灿等译,中信出版社,91 9万字,2019年3月第1版,98元)3部分:[1]典型债务大周期;[2]案例详析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原文、鉴赏和解析

      《战国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 《古文观止·左传·楚归晋知罃》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穀臣

    • 韦应物《西涧即事示卢陟》全诗赏析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 国学名句“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出处和解释

      【名句】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美德培养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说明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 金小明编后小记

      金小明编后小记金小明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编译家、散文家周越然(1885——1962),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那些反映他在文化启蒙、传播

    • 韩愈《原道》原文、赏析和鉴赏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 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

    • 苏轼《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此诗为黄庭坚作?》全诗鉴赏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东县闻铜臭,江陵换夹衣。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