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孙马两公所言》译文与赏析
孙马两公所言
孙马两公所言
【原文】
卢照邻有疾,问孙思邈[1]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烝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竭则焦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五纬缩赢,孛彗飞流,其危胗也。寒暑不时,其烝否也。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土陷,是其痈疽。奔风暴雨,其喘乏。川渎竭涸,其焦槁。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2],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睿宗召司马子微问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攻异端,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若何?”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孙公、司马所言,皆至道妙理之所寓,治心养性[3],宜无出此者矣。
【注释】
[1]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是我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2]砭剂:引申为救世的良方。[3]治心养性:宁静淡泊,合气平缓。
【译文】
卢照邻得了了疾病,他便问孙思邈说:“高明的医生遇见疾病是如何诊治的?”孙思邈回答说:“天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更迭,和顺时就为雨,暴怒时就为风;雨滴凝结就形成雪霜,张扬之后就为虹霓,这是上天变化的规律。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气流吐纳往来,流则为气血,章则为气色,发则为声音,这是人体变化的规律。阳则用其形,阴就用其精,这是天与人共同的地方。对人来说,失生热,否就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跑就会喘气,之后没有力气,竭则焦粹枯槁,发于其面,动乎其形。天地也是这样,五纬缩赢,孛彗飞流,是其危胗,寒暑变化不正常,这是其否。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土陷,是其痈疽。奔风暴雨,是其喘乏。川渠干涸,是其焦槁。高明的医生懂得用药物来治疗,用针砭来救助;圣人懂得用高尚的品德使天下和睦,用别人的力量来辅助自己,所以人体有病就可以治愈,天有灾害就可以赈救。”唐睿宗召见司马子微询问他的医术,司马子微回答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虽然想损减,但总是情不由己,更何况攻异端更须损精耗神呢!”睿宗说:“治病是这样,那么怎么治理国家呢?”司马子微回答说:“国家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所以宁静淡泊,合气平缓,与物自然,若治国者没有私心,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孙思邈、司马子微两位先生所讲的虽然是行医治病,却把一些至妙的道理寓于其中,修身养性,没有比他们说的更高明的了。
【评析】
本文通过叙述孙思邈与司马子微讲述行医治病的道理,为“病人”讲述了治国之道。孙思邈认为,寒暑交替更迭,是上天变化的规律;觉寐吐纳,气色声音的改变,是人体变化的规律;阳则用其形,阴就用其精,这是天与人共同的地方。随即引申出“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的道理。司马子微认为“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两位医者将治国之道巧妙寄予到了行医治病之中,可谓是高明之举。
-
《孟子》 孟子谓 ② 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 ③ 其妻子 ④ 于其友而之 ⑤ 楚游者,比 ⑥ 其反 ⑦ 也,则冻馁 ⑧ 其妻子,则如之何 ⑨ ?” 王曰:“弃 ⑩ 之。” 曰:“士师 (11) 不能
-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
-
国学名句“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语出《韩非子·说林上》。长得美的人,自以为美,我不认为他美;长得丑的人,自以为丑,我不认为他丑。说明谦虚是人的美德。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品赏析《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
-
秋毫精劲,霜素凝鲜〔2〕。霑此瑶波,染彼松烟〔3〕。超工八法,尽奇六文〔4〕。鸟企龙
-
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烨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荫高岑以翳日,临渌水之清流。秋风起于中林,离鸟鸣而相求。愁惨惨兮而增伤悲,予安能乎淹流。 这篇小赋和阮瑀的 《止欲
-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
-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
-
古文观止·《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
-
作者: 徐坤 【作品简介】《苏尔诗海》是印度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