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传
【3620】伦敦传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著,翁海贞等译,译林出版社,83.6万字,2016年4月第1版,118元)
△共32部分(七十九章):史前至1066年;中世纪早期;伦敦的反差;中世纪末期的城市;伦敦的发展;贸易街与贸易区;伦敦社区;伦敦大剧院;瘟疫与火灾;大火之后,罪与罚;贪婪的伦敦;伦敦群像;夜与日;伦敦激进分子;暴力伦敦;黑魔法与白魔法;建造热潮;伦敦河川;地下;维多利亚大都市;伦敦弃儿;妇女与儿童;源远流长;城东与城南;帝国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闪电战;再造城市;伦敦预言家。
○这是一本历史书,却写得像一篇散文;这是一部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著作那样的严肃枯燥。
○写伦敦的前世、今世,它的成长、它的变形;它的河流,它的街道,它的天空,它的教堂——几乎是无所不包:石头、草木、大火、灾难……但更重要的是伦敦人。
○公元前54年,恺撒首次出征不列颠——2000年,市长竞选。
○伦敦的建基时代,大致可断代为43年至50年。红色是伦敦的颜色,是火灾和毁灭的象征。
○1348年的“黑死病”令伦敦丧失人口近40%。
○大约四千年前,伦敦地区的居民喝多种啤酒或蜜酒。自那以后,伦敦人就不曾搁下酒杯。
○17世纪初,伦敦人“不休地抽烟草”。起初,烟草被视为赋有药用价值,可在药店购得,用来“治愈多痰”。儿童也被允许抽烟草,“学校用烟草代替早餐,教师传授学生从鼻孔喷烟的技巧”。
○酒、色、赌曾经总是厮混一气,构成伦敦恶习与嗜好的三位一体。
○在这样一座充满谣言、命运变幻不定、在各方面都全无节制的城市,数世代以来,伦敦的人群养成了一种有趣的病理。
○这种城市是丑闻、诽谤、捕风捉影的中心。市民爱散布谣言,背后说坏话。
○自从有史以来,伦敦便是以暴力著称。
○泰晤士河一直是贸易之河
○布兰查德•杰罗尔德:“单单是伦敦的老人、孤儿、瘸子和瞎子,就能组成一座普通城市”。
○穷人永远都是这座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像砖石,伦敦就从其上崛起;他们默默承受着无边的痛苦。
○人们早已认识到:西区拥有金钱,而东区拥有尘土;西边可享闲情,东边劳力辛苦。
○伦敦一直都是座移民城市,称为“众国之城”。到19世纪最后几十年,伦敦已经成了帝国之城。1939年,大伦敦地区的人口已经上升到八百六十万。
○拥有远见和预言的城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元宵节古诗词推荐,内容包括元宵节诗句古诗大全,元宵节古诗词大全,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载记的
-
王轩《题西施石》 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这首诗是诗人少年时代游览浙江苎萝山时的作品。西施石,又称浣纱石。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城南的浣纱溪畔、苎萝山下。诗的一二句描写了苎
-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
-
(清)项黻 石骨棱棱气象殊①,虬松织翠锦云铺。 天然一管生花笔, 写遍奇峰入画图。 如椽大笔说词曹②,架得铜龙此更高③。 天外忽飞仙掌峭④,仗他腕力试苍毫⑤。 【题解】 梦笔生花又名笔峰、笔花峰,黄山
-
作者: 宋生贵
-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出处】唐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意思】春和气暖,催得黄莺欢快地鸣唱,明 媚的阳光促使水中浮萍转绿。诗人以春催黄莺,黄莺欢唱; 东风送暖, 浮萍变绿的描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强调伦理道德精神修养,其音乐思想受约于“仁政”理论与“性善论”。 孟子论“乐”的内容——“仁”“义” 孟子认为,“仁”、“义
-
张祜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写宫怨的诗,在唐诗中是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