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鉴赏
作者: 夏冠洲
陈文和
夏天午后的雷阵雨,是颇具个性的。
它一开始就显得气势不凡。它呼呼地挟着风,带着雷,横扫过树梢和房屋的峡谷。“噼啪——噼啪……”雨点象炒炸了锅的豆子,打得瓦片叮咚直响。雨点由疏到密,雨脚由缓到急。霎时间,一张巨大的雨网罩下来了,下得天茫茫,地也茫茫……
这雨,不似灰灰蒙蒙的春雨,缺少那份委婉和缠绵;
这雨,也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洒脱……
哗哗哗……哗哗哗……
夏雨象炸塌了天河,瓢泼而下,滂沱而下,它下的是一种“雨瀑”。
它不象霏霏的淫雨,整日整日地穷下、穷缠,叫人感到难耐的窒息、沉溟!
它来得快,收得也快。不过“一阵子”,却下得豪爽,下得痛快淋漓。
一阵豪雨,阶前溅起了水花,街巷出现了溪流。它冲走了溽暑,荡涤了污秽,刷新了大地……
夏雨不象是羞涩的少女,只给一花一草以柔情湿润的亲吻;它倒象是鲁莽的小伙子,以抑制不住的感情之火和粗暴的手臂,拥抱着大地。
历史有时也需要大雷雨。没有夏雨的厚爱,就没有植物和文明世界的繁茂……
这是奉献给夏季“豪雨”的一首充满激情的赞美诗。
古今诗人们,似乎更钟情青睐于春雨的缠绵和秋雨的洒脱,以致吟咏春雨秋雨的篇什不可胜数;而对于夏雨,却显得比较吝啬,甚至有加以诅咒、抱怨者。陈文和这首散文诗夏雨却别开生面,以热烈、激越的笔调赞颂夏雨,塑造出一种雷霆万钧的夏雨性格。
散文诗用反复渲染和对比映衬的手法,刻划了“夏雨”不凡的气势和豪迈的个性。他“不似灰蒙蒙的春雨”那样缠绵委婉,也“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那样洒脱凄清,也不象“霏霏的淫雨”那样腻味令人愁烦,而是“挟着风、带着雷”、“瓢泼而下,滂沱而下”、“下得豪爽,下得痛快淋漓”,他“冲走了溽暑,涤荡了污秽,刷新了大地……”诗中大量的排比句式和富于节奏感的语言,使“夏雨”的形象鲜明,气势礴薄,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十分明显,作者在这里其实不是在写夏雨,而是托物言志地写人,通过“夏雨”这一自然对应物表达了一种对昂扬豪迈的精神召唤,一种对具有阳刚之气的崇高的生活美的追求,一种对雄性的进击的人格力量的向往。读着这首诗,我们耳边不禁回响起高尔基在海燕中所发出的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结尾一句:“历史有时也需要大雷雨”,更把这种精神呼唤,落实到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社会的层面上来了,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显豁。
-
送别抒怀古诗词(在我们读过的古诗中书写送别好友,即景抒怀的诗句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送别抒怀古诗词,内容包括在我们读过的古诗中书写送别好友,即景抒怀的诗句有:搜狗,为什么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有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
-
姜夔《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 ①石湖:范成大退隐苏州,营建别墅,名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译文】 小桥的西边,弯曲的河流通向幽静的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
一我坐在黄昏笼罩的高埂上,啜泣。即使泪水汇成了一条河流,也无法洗刷我这四十年来的耻辱。我从一个叫遥远的地方向罟城奔波。就像不屈不挠
-
明月人华池,反照池上堂。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
【原题】:长老凤师新作四照亭以其环顾洞彻无纤翳碍目故名云从予乞诗因即其说以寄题
-
孙髯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
夏容伯同声 ① ,嗜古士也。隐于栖溪 ② 。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 ③ ,约寻梅于超山 ④ 。 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 ⑤ 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 ⑥ ,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
-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觯岂意青州六従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想象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