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评注本)(全三册)
【5378】史记(评注本)(全三册)
(撰者:〔汉〕司马迁,译注:韩兆琦,长沙:岳麓书社,170万字,2012年10月第2版,98元)
△3册:五帝本纪第一、……、三代世表第一、……、礼书第一、……、吴太伯世家第一、……;楚世家第十、……、伯夷列传第一、……;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太史公自序第七十。附录:报任安书。
〇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中期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家和散文家。他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活了五十六岁。他的一生,是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种种灾难和侮辱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使自己生命大放光华的一生。它悲惨,但是光荣、壮烈,因而激励着千百万后人为争取人类更加美好的社会而不屈奋斗。
〇史记的记事,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既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史记表现了司马迁的唯物思想、进步的历史观、卓越的经济思想、鲜明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卓越的民族观。
〇他具备史学、史才、史识三项素质。
〇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主要表现在:写人艺术、语言成就、抒情性。
〇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在历史方面,它直接影响了历朝“正史”体制的确立,从班固的汉书,到最后的清史稿,所有“正史”的格局都与史记基本相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直接的是散文。是中国传记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小说的始祖,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戏剧文学的产生。
〇“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〇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〇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歌颂一批修身正己,奉法循理的爱民官员。
〇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编写的”。
(2021年2月28日上午阅毕)
-
作者: 顾志华 《初学记》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便于诸皇子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路过扬州,往时繁华的街道,如今只见到处长满了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
-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楚客肠欲
-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
-
早接清班登玉陛,同承别诏直金銮。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流落多年应是命,量移远郡未成官。惭君独不欺憔悴,犹作银台旧眼看。 作品赏析【注释】: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①李大夫:指李程,时任
-
名言: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注释: 上智: 智能上等的人。下愚: 智能愚下的人。中庸: 智能平庸的人。 句意: 上等智者不经教育而有所成; 下等愚者虽受教育而无益; 平
-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一本此十句作一首)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
-
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希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
【名句】春风故人夜,又醉白蘋洲。 春风良夜,与故人把臂,同饮于白蘋洲。写出了与故人重逢同饮时的喜悦心情。 唐张祜《江南逢故人》 诗: “河洛多尘事,江山半旧游。春风故人夜,又醉白蘋洲。” ( 《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