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鉴赏
作者: 曹增渝
向培良
好象有冷底流在我周围。
孩子们在街上玩耍着,作一种追逐的游戏,从街的这侧跑到那侧。
我走过去,一个孩子转身向我,大的眼睛里显着惊异,于是变作怯惧。他站住了,停止玩耍,其余的孩子们也都站住了,停止玩耍,大的眼睛里显着惊异,于是变作怯惧。
我走了,冷底流在我后面追逐着。
深夜中起来,走回时,不知道为什么,在房门口站住了,房子里非常黑,也许我不愿进去?
我起来时没有披上衣服,觉得空气在我周围抖着冷底颤动。
巨大的黑影映在对面的墙上,而月色却很朦胧。
对面供奉着人家的神坛,门没有关,从门里面我看见异常的黑暗,不独黑暗,而且空洞。
有一点很小的火远远地映着,很小,但很稳定,有如古旧的鬼魂之灵。
我凝视着这,静寂的空气在我周围抖着冷底颤动。
我回去,躺下,而空气在我周围抖冷底颤动。
也许是时代使然,敏感的心灵终须面对古老的囚室,遂使现代作家的笔下,常常出现“寂寞”这个字眼儿。
不过,同样以寂寞为题,有的人笔锋向外,意在控诉社会的黑暗和环境的冷酷,有的人则笔锋向内,着重于对这种心态的体察和吟味。即使同是对寂寞感的体味,有人表达的是甘于寂寞的宁静,有人倾诉的却是寂寞对心灵毒害和难耐的痛苦。
向培良的这篇散文诗所表现的,正是后一种感受。他形象地将其说成是“好象有冷底流在我周围”,“空气在我周围抖着冷底颤动”。
一个“冷”字,把寂寞这种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转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生理上的感觉。
“冷底流在我周围”,不仅控制着“我”,而且冻结着周围的气氛。孩子们正玩耍得起劲儿,“我”走过去,孩子们就站住了,停止玩耍,并由惊异变作怯惧。
深夜独处,依然耿耿难眠。“空气在我周围抖着冷底颤动”,到处是黑暗,是“巨大的黑影”,“不独黑暗,而且空洞”,“有一点很小的火远远地映着”,却也感觉不到生气,看不到光焰的跳动,以至于“有如古旧的鬼魂之灵”。
这是一种令人窒息、令人发狂的感觉。“我”以不动声色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这种感觉,从而也就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思索……
-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劲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
-
《定风波》·王质 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这首小令写关心国事和超然出世
-
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罗明洲 【作家简介】达·僧格(1916—1959),
-
据考证,“愤怒出诗人”这句话出自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一首讽刺诗中,原为“愤怒出诗作”。 尤维纳利斯认为当时朝政腐败,道德堕落,不能不作诗加以针砭,即使没有天才,愤怒也可以产生诗作。1851年8月25
-
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苏轼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开头两句写秋景,隐喻自己远征而清高回归。“露寒”、“烟冷”、“蒹葭老”、“征鸿”,为典型的深秋景物,极为苍劲。远在“天外”的“征鸿”唱着“寥唳”的歌回归了,心情自然舒畅。接着五句,写
-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
题解 这首诗是《拟咏怀》的第十一首。叙写了作者面对凄凉的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自己身为南人,心向南朝,羁留北地只是迫不得已,只能苟且偷生,无法顾及身后的忧愤。 原文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
-
这首诗详细地描写了庆州战役的全过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作战情况。诗中对宋王朝忽视边防和宋军将士的怯懦无能进行了尖锐的毫不留情的抨击,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诗人不是一般地记述这次战败,而是有意总结失败的教训。所以,开端四句,
-
朝来取饭化,乃是维摩遣。全锋虽未露,半藏已曾转。说有陋裴頠,谈无笑王衍。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三吒故自醒,一吷何由喘。请归视故椟,静夜珠当反。安居三十年,古衲磨山茧。持珠尚默坐,岂是功用浅。 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