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女子夜绩》译文与赏析
女子夜绩
女子夜绩
【原文】
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1],妇人相从夜绩[2],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谓一月之中,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3],同巧拙而合习俗也[4]。战国策甘茂亡秦[5]出关,遇苏代曰:“江上之贫女,与富人女会绩[6]而无烛,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7]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以是知三代之时,民风和厚勤朴如此,非独女子也,男子亦然。豳风[8]言“昼尔于茅,宵尔索绹”,言昼日往取茅[9]归,夜作绹索[10],以待时用也,夜者日之余,其为益多矣。
【注释】
[1]民既入:民众都待在家里。[2]相从夜绩:聚集在一起,晚上一同纺麻织布。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3]省费燎火:节省灯火费用。[4]同巧拙而合习俗也:相互取长补短,时间长了,便成为一种习俗。[5]亡秦:逃离秦国。[6]会绩:一同纺麻。[7]爱:吝惜。和厚:和睦淳厚。[8]豳风:诗经中的篇章,为一个系列,多反映周族先民的劳作场面。[9]茅:上山砍茅草。[10]绹(táo)索:古代制作绳纹陶器专用的绳索。
【译文】
汉书·食货志上说:“到了冬天农闲时,老百姓都待在家中,妇女们聚集在一起,晚上纺麻织布,这样一个月可做45天的活。”就是说,一个月中,每天又多出半夜,这样一个月就相当于45天。妇女们所以要聚集在一起,是为了节省灯火,并相互取长补短,这已经积久成俗。战国策记载,甘茂逃离秦国,出了关中地区,遇见了苏代,就对苏代说:“江上的一个贫家女子和富家女子一起织布,自己却没有灯烛,一起织布的女子们一起商量,想赶走她。贫家女说:‘我因为没有灯,所以常常先到,打扫房屋,铺设坐席,你们何必吝啬照在四周墙壁上的余光呢?希望把多余的光亮赐给我。”从这可以知道夏、商、周三代时期,民风是如此的淳厚、朴素、勤劳。不但妇女如此,男子也是这样。诗经·豳风中说:“昼尔于茅,宵尔索绹”,意思是指,白天男子上山采集茅草,晚上把茅草搓成绳子,以备冬日制陶用。夜晚作为白天的延续,它的好处很多啊。
【评析】
古代农闲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妇女们晚上会聚集在一起,纺麻织布,这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特有的习俗之一。但据此说“夏、商、周三代的民风是如此的淳厚,男人女人是如此朴素、勤劳”,也是不严谨的。历朝历代都有民风淳厚的时候,也有民风险恶的时候。一般来说,一朝立国之初,民风都较为淳厚,一朝大厦将倾之时,民风都很险恶。如此而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爱情破碎的诗句,内容包括描述失去爱情后恍然大悟的诗句,一个感情破碎后伤心的诗句,关于爱情破裂悲伤的名言或句子,要很多。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 白头吟结发为夫妻,恩
-
这首七律作者自注曰:“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此注道出诗之写作缘起。
-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
-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作品赏析此诗叙贵公子也。注:1:贾公闾贵婿曲:贾充,字
-
今年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两个岩洞,双龙洞和冰壶洞。洞有三个,最高的一个叫朝真洞,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相贯通,我因为足力不济,没有到。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那里的农业社兼种花,种
-
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只有新近秦理斋夫人及其子女一家四口的自杀,却起过不少的回声,后来还出了一个怀着这一段新闻记事的自杀者
-
眷眄情无恨,优容礼有余。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意思】 二十四桥: 故址在扬州西门外,一名红藥桥,相传古代曾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另一说,指扬州的二十四座桥。玉
-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 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
-
《石榴·新植海石榴》咏石榴诗鉴赏 柳宗元弱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