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作品分析
日本近现代文学重要流派之一,堀起于大正末年的20年代中叶,解体消失于20年代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在西方出现了两股主要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与无产阶级文艺。它们都对日本有重大的影响。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英美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都不同程度地传到日本。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日本社会体验到类似世界大战的幻灭感,虚无绝望的非理性反理性因素增加,一部分年轻作家有意无意地怀着与主张革命文学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相匹敌的愿望聚集在一起,举起了文学改革的旗帜。这些作家1923年大多是菊池宽创办的文艺春秋的同人,1924年集合在文艺时代的周围。倡导这一杂志的有菅忠雄、今东光*、石浜金作,响应者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中河与一*、伊藤贵麻吕、加宫贵一、佐佐木茂索、佐佐木味津三、十一谷义三郎、诹访三郎、铃木彦次郎等14人。新感觉派这一名称是评论家千叶龟雄于1924年在世纪杂志上发表新感觉派的诞生一文而产生的。这些作家受到了西方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文艺的影响,先在创作实践上,后在理论主张上形成了作为一个流派的一致追求,他们自觉地接受并强化了新感觉派的特征,使新感觉派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而正式成立。这一流派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有头与腹、苍蝇、上海(横光利一)、感情装饰(川端康成)、刺绣蔬菜、结冰的舞场(中河与一)、军舰、瘦新娘(今东光)等等。理论文章主要有:横光利一的新感觉论(发表时初名感觉活动)、川端康成的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新感觉辩等。他们主张主观真实,强调表现自我,推崇新的感觉,以感觉生活取代理性认识活动。他们主张,新的文学要以快速的节奏和特殊的表现为基础,从理想的感觉出发进行创作,从直觉、主观感觉出发来革新小说的技巧,包括革新表达方式和语言词藻。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是,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对现代文明理性的强烈怀疑乃至无情否定;运用暗示、象征等多种手法追求新奇的文体与华丽的词藻。1927年文艺时代停刊。新感觉派成员开始分化。片冈铁兵向左转,加入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行列,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尝试起新心理主义的手法,后来又回到自己的传统方向上。这样,作为一个文学运动与文学流派的新感觉派解体。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新感觉派双璧之称的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成为日本近现代的著名作家。
-
作者: 崔承枢 【原诗】: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
-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 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 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
名言: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注释: 休: 停止。薪: 柴。 句意: 挖凿不停那么沟井就会深入; 砍伐不止那么柴火就会增多。比喻学习勤奋持久就会有更多的成就。 出处: 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
燕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
定情诗繁钦【原文】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1]。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2]。时无桑中契[3],迫此路侧人。我既媚[4]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
-
秋日清源在清源山上,寻你曾经描绘的雨中那条青蛇,与你深情凝望过的那片葱绿叶子。石阶长长短短,深深浅浅,随着山势蜿蜒延伸。此时,山宛
-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
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 ①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 ② 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十三) 注释 ①一时:一个时候。②舍:舍弃。 【译文】 孟子说:“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如果
-
垓下歌项羽【原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1]。骓不逝兮可奈何[2]!虞兮虞兮奈若何[3]!【注释】[1]骓(zhuī):毛色苍白相杂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历届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历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在哪能找到历年高考的古诗文默写题。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