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的弦声 叶灵凤
每天,每天,她总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总在楼上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哑默的黄昏,惨白的街灯,黑的树影中流动着新秋的凉意。
在新秋傍晚动人乡思的凉意中,她的三弦的哀音便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
没有曲谱,也没有歌声伴着,更不是洋洋洒洒的长奏,只是断断续续信手拨来的弦响,然而在这零碎的弦声中,似乎不自已的流露出了无限的哀韵。
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与面部分不清的模糊的一团,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慢慢的在路的转角消灭。似乎不是在走,是在幽灵一般的慢慢的移动。
人影消灭在路角的黑暗中,断续的弦声还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残留着。
遥想在二十年,或许三十年以前,今日街头流落的人儿或许正是一位颠倒众生的丽姝,但是无情的年华,听着生的轮转,毫不吝啬的凋剥了这造物的杰作,逝水东流,弦声或许仍是昔日的弦声,但是拨弦的手决不是昔日的纤手了。
黄昏里,倚在悄静的楼头,从凌乱的弦声中,望着她蠕动的黑影,我禁不住起了昙花易散的怜惜。
每天,每天,她这样的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这样的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几日的秋雨,游子的楼头更增加了乡思的惆怅。小睡起来,黄昏中望着雨中的街道。灯影依然,只是低湿的空气中不再有她的弦响。
雨晴后的第一晚,几片秋风吹下的落叶还湿粘在斜阶上不曾飞起,街灯次第亮了以后,我寂寞的倚在窗口上,我知道小别几日的弦声,今晚在树荫中一定又可以相逢了。
但是,树荫中的夜色渐渐加浓,街旁的积水反映着天上的秋星,惨白的街灯下,车声沉寂了以后,我始终不曾再见有那一条沉重的黑影移过。
雨晴后的第二晚,弦声的消寂仍是依然。
秋风中的落叶日渐增多,傍晚倚了楼头,当着萧瑟的新寒,我于乡怀之外不禁又添了一重无名的眷念。
这几日的秋风更烈,窗外的两棵树有几处已露出了光脱的秃干。傍晚的街灯下,沙沙的只有缤纷的落叶,她的弦声是从不曾再听见过了。
秋光老了,憔悴的弦声大约也随着这憔悴的秋天一同老去了。我这样喟然叹着。
每天,每天,我仍是这样的倚在我的楼上。
每天,每天,我不再见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1932年12月18日
憔悴的弦声是一篇诗意性的散文,写了一个人和一件事,以及这人与事所引起的“我”的关注。并没有复杂的故事,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里,由不经意中看见的某一场景生发联想和感慨,这联想和感慨也不是多么重要,它不过是人生里常有的某一类喟叹罢了。
居于小楼上的人有着略微忧郁和闲散的心情,每天黄昏他倚窗眺望街景。黄昏的街景自然是消散了喧哗,是沉寂和空阔的,何况又是在秋天。树影在哑默里有流动的凉意,惨白的街灯照出一条黑色的人影……
黑色的人影是一个弹奏三弦的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在小楼上的人看来,她的头发和面部只是模糊的一团。她的弦声算不得动听,信手拨来的弦响不过是断续和零碎的哀音。但是不知是女人憔悴的身影还是这带着说不出的哀韵的弦声,打动了小楼上看街景听琴声的人,或许二者都是。弹琴人在黄昏里蠕动的身影,让楼上人“起了昙花易散的怜惜”,想这不知是从何方流落至此的弹弦人,或许曾是“一位颠倒众生的丽姝”也说不定。由此他慨叹“无情的年华”和“生的轮转”,拨弦的手也不再是“昔日的纤手”了。每日从楼下走过的这面目模糊的女人的身影已是街景的一部分了,而弦声也已是黄昏里秋声的伴奏,所以当一场秋雨之后,人影不再移过,弦声消寂,“我”便有了期待和眷念,但弹弦的人再没有出现。
重要的或许不是这个小小的情节,重要的是人物的心情。楼上每日倚窗的人看似闲散,他却有重重的心事。他的心事由于“思乡”而起。背景是在秋天,秋天是思乡病发作的季节。文中写新秋的傍晚是“动人乡思的凉意”,秋雨则使“游子的楼头更增加了乡思的惆怅”,秋风里,“当着萧瑟的新寒,我于乡怀之外不禁又添了一重无名的眷念。”原来这楼上人是一名因思乡而忧郁的游子,那么他倚窗眺望的也就不只是街景了。那三弦声打动他的其实是它那如“无巢可归的鸟儿”般徘徊在黄昏里的“哀音”。可惜楼下抒情的人并不知楼上的知音。弹弦的人不再从楼下走过,楼上人如此牵挂一个未曾真正谋面的人,只因为他由弦声推测她的身世,他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与他有着共同的心事而又比他更为不幸的人,他的牵挂只因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还不仅仅如此,我们该注意到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秋雨秋风里缤纷的落叶预告了秋光的“老去”。但是“老去”的不只是秋天,老去的还有人。题目用了“憔悴”一词来修饰“弦声”,实际上是以“弦声”代替“心声”。思乡的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人与秋光都憔悴,这样,“弦声”的消失与秋光的老去也就有了微妙的联系。
这篇散文之富于诗意,首先在于意境的空灵。不是很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超越了具体情境的限制。“秋”作为一个原型意象本身所包含的萧瑟和凋敝等义,使作者对于无情的年华如逝水东流这样的慨叹获得了恰切的背景。无名的落魄的江湖艺人的形象又可使人生发人事苍凉这样的感受。在具体写作上,以“每天,每天……”两句开头,在中间部分用做过渡,最后则用做结尾,这是比较典型的诗的构思和诗的表达。其实,说这篇散文是诗的扩充也不为过。
-
【名句】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语出宋代梅尧臣《古意》诗。月亮亏缺了,光芒依然不变;宝剑折断了,硬度依然同前。比喻志士仁人不因挫折而改变操守。
-
促促急景中,蠢蠢微尘里。生涯有分限,爱恋无终已。早夭羡中年,中年羡暮齿。暮齿又贪生,服食求不死。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以之资嗜欲,又望延甲子。天人阴骘间,亦恐无此理。域中有真
-
【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语出战国屈原《离骚》。早晨喝着木兰花上滴落的露珠,晚上用秋菊的残瓣充饥。此句以饮食的奇特比喻行为的高洁。坠露:落下的露珠。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晨鸡才发声,夕雀俄敛翼。昼夜往复来,疾如出入息。非徒改年貌,渐觉无心力。自念因念君,俱为老所逼。君年虽校少,憔悴谪南国。三年不放归,炎瘴销颜色。山无杀草雪,水有含沙蜮。健否远不知,书多隔年得。愿君少愁
-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
【注释】:(《西清诗话》:“宋驸马都尉王晋卿歌姬名啭春莺,晋卿投南,春莺为势家所得。晋卿南还汝阴,道中闻歌声,曰:‘此啭春莺也。’访之果然。赋诗曰:‘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回首风光虽尚在,春莺休啭上林花。’”)
-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方知宰生
-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出处】唐温庭筠《 送人东归 》。 【意思】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请饮一杯酒作为离别的安慰。作者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
翻找书架上的藏书,偶然发现一本精装的《饥饿海峡》,扉页上还有著者几近书法一般的中文签名,这是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