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白发与脐带》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懵懂不明的意识转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在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一个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燠热,但失去母亲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的。
五个素色纸盒,在一具用旧了的衣橱底层找到。母亲有五个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变”在东京出世外,我们四姊妹先后都在上海诞生。母亲生前并没有谈起过这件事。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们讶异且感动。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家庭经历过多少次大迁移,由上海而东京,再由东京而上海,最后又自上海而台北。实在想不透,这许多年来的舟车转徙,母亲竟然完整地携带着分别安放的五条脐带!
我们各自辨认盒上褪色的钢笔字迹,小心翼翼分留下来。无需任何言语佐注,那五个纸盒本身就是“母爱”二字的最原始的诠释。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妆台右上方的小抽屉里。母亲终身未曾剪发。记得她从前丰饶的黑发几乎与身高等长,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转白,也逐渐脱落变稀。她总是把梳栉之际脱落的发丝缠盘成团,兴致高的时候,偶尔也会用布缝制成实用而美观的插针头。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还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挲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碎心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份,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绺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纸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卧室内梳妆台的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曾经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我想像自己浑沌无知时安全地隐藏在母亲的胎内,与她的脉搏共同起伏,通过这条细带,一点一滴吮吸滋养与爱情。最温馨甜美,莫过于此。而当其决定性的刹那,母亲拼将全身的力量,以无比痛苦与快乐,把我推出体外。在她获悉一个健全的婴儿已诞生时,额上谅有晶莹的汗珠,眼中必有喜悦的泪光,嘴角恐怕还有骄傲的微笑吧。
自从产婆把脐带剪断打结之后,我便在形体上与母亲分离,开始独立生长。双亲赋与我们生命和躯体,而生活与命运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去经营维护;虽则如此,母亲有生之年,始终无微弗至地翼护我,使我得以顺利生长成熟以迄于今。这一条有形的脐带所启示的正是她无限的爱情。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流不竭。
二十岁那年夏天,我把披散于肩头的发丝拢合到颈后,去参加亲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长辈都异口同声惊叹,说我简直是母亲年少时的再现。我记得那时在羞赧的氛围中瞥见母亲满足的眼色。大概通过脐带,母亲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滋养与爱情,另有她身上各种有形无形的相貌与脾性吧。
透过勤奋恒毅的长处,甚至急躁多虑的缺点,我时常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记忆母亲的往事细节;即使静坐镜前,从眼神、唇形,乃至无意间的手势,我也仿佛重见到母亲的影像。虽然她已经离我远去,能够在自己身上隐约追认一些痕迹,毋宁是足堪安慰的。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她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了。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借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我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那样亲密,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越、伤悲了,我的心似乎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林文月白发与脐带赏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植树何团团,内容包括植树何团团是出自哪首古诗里面的,植树的诗句,古诗三百首植树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1. 全诗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翻译与解读
-
二十年前已定交,而今鹏鷃各逍遥。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吴门歉岁减繁华,萧索专城未足夸。柳色向秋迎使馆,水声终夜救田车。丘山在负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 鉴 赏 如果说,《逍遥游》讲的是人生态度,大其心以入天。《齐物论》讲的是思想方法,本无一物,何须齐同。那么,《养生主》讲的则是如何来长
-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它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 美文:光阴的故事 篇1 平素极是喜欢“光阴”这个词,读来便有一种静水流深的沉缓萦绕于唇齿之间,亦常有沧旧之感跃然心上。 物换星移,花月斗转,时光一去不复返。从晨曦鸟鸣坐至落日余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竟是这样痴迷这光阴的素色。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也好,幽寂
-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试著春衫,依旧怯东风。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儿家门户几重重。记相逢。画桥东。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重要的东西或者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要用你的慧眼去识别,用你的毅力去挖掘。 【评析】 读此民间谚语,不禁使人想到央视综艺频道的一档节目,人们叫它 “老百
-
唐宋词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作者: 张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