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调名称之一,后人多以它为题来吟咏边塞战争。李贺这首诗,堪称同题中的一篇佳作,它以不同凡响的笔触描写了边关一场惨烈的战争,一群报国的英雄,赞扬了舍生忘我的英勇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开篇一语精警,如高山坠石,令人惊绝。它用比兴和夸饰的手法,烘托出严峻的战争气氛。天空翻滚的乌云,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城头,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降临。这是自然现象,更隐喻着敌军铺天盖地而来的情形。敌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笼罩着整个战场。诗一开端,推出一个险恶的战争环境,无疑一箭双雕,既交待了众寡悬殊的战争形势,又以此为起点,充分有力地展现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风采。紧接的第二句写守边将士面对强敌,毫不退缩,紧急应战。满天乌云中偶尔逗漏缕缕阳光,与他们的盔甲相映,犹如鱼鳞闪烁,耀人眼目。这是一片黑暗中的灵光,它显示了将士们雄姿威武,凛凛然一身正气。
战火熊熊燃起,理应大笔铺写短兵相接的鏖战场面,然而,高明的诗人却避实就虚,着力渲染战场的氛围。第三句写弥漫在听觉中的战地悲声。深秋的战场,死一般沉寂,马蹄声,呐喊声,刀剑撞击声,声声不闻,只有号角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凛冽的寒风呜呜咽咽,荡击长空,平增了十二分的凄厉。第四句则从视觉上写满目战场惨象,茫茫大地凝结着块块殷红的血迹。“燕脂”,即胭脂。“夜紫”,不必实指暮色。在黑云压城的境界中,白昼也如同黑夜,只有凭着从云缝里透射出来的阳光,才能看到奋战的血迹。将流血战斗的白天写成黑夜,这正体现了诗人一贯追求的奇诡的艺术风格。试想,在洁白的画布上涂尽浓墨,再泼洒下鲜红的颜料,斑斑驳驳,构成一幅何等怪异而极富象征意义的图画!三、四两句,在声色之间展现出战斗的激烈和战争的残酷。
在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的一场拼杀之后,照理说来,原本势单力弱的守边部队是无力再战了,然而,情形恰恰相反,他们从血泊中挺立起来,奋勇反击。“半卷红旗临易水”,形象概括地表现了守边将士重振军旅,奇袭挺进。“半卷红旗”是星夜急速行军,以减少逆向阻力。“临易水”,点明部队已推进到勇士荆轲的故乡,古来征战频仍的地区。“霜重鼓寒声不起”,写最后决战在晨霜重结之时,寒冷的空气致使金鼓难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五六两句由此点化而成,更添悲壮色彩,象征着守边将士虽顽强抗击,一战再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局已定。
七、八两句笔锋一转,又道出将士们血战到底的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战国燕昭王曾在易水边上修筑高台,置千金于上,以招纳天下英才。“玉龙”是指剑。李岩观道士磨剑诗:“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皞。”守边将士同仇敌忾,为了报效朝廷,为了保卫国家,决心仗剑守边,血洒天涯。诗歌就在这气壮山河的心声之下戛然而止,余音不绝。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以身许国的豪情在,安知不会有胜利的结局?
黎简在李长吉集评中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这首雁门太守行,从构思到章法、遣词乃至平仄,都给人以一种陌生的感觉。诗人以一种罕见的反向思维,将英勇的将士放到最残酷的生命毁灭之时来考验,以浓厚艳丽的词藻来描写目不忍睹的生死搏斗,一切的黑暗环境与悲声凄色都是为了衬托将士们的悲壮情怀与磊落正气。细细读来,便不能不为诗人的苦心孤诣而击节赞赏。
-
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人意有悲欢,时芳独如故。
-
【名句】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语出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诗。大丈夫如果不南征北战,四海为家,怎么能有助于老百姓呢?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为了民众百姓的安定和幸福不辞劳苦的壮阔胸怀。
-
鸡鸣人起大同城,笳鼓凄凄出塞声。青冢风高貂不暖,白河霜滑马难行。髡钳昔日图成事,沟壑今朝欲殉名。枉历三关征战地,无由一奋曼胡缨。屈
-
杜牧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汉江就是汉水。开成四年(839)春,杜牧离开浔阳,溯长江、汉水,经南阳去长安,就任左补阙、史馆修撰新职。此诗为船行汉水时所作。
-
昔者孔子睿圣明哲 ① , 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 《书》,正《礼》《乐》,制作《春秋》 ② , 以为后法。门人三千, 罔不昭达 ③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④ 。 其后周室衰微, 战国并争,
-
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
照面不用镜,布施不用财。 端坐念真相,此便是如来。 这首小诗谈的,是禅家十分重视的发现自性寻找真我的问题。“照面不用镜,布施不用财。”这两句奇兀警拔,因为它完全与人的正常认识相对立。不用镜子来照面,拿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苏教版小学所有课内古诗词(苏教版小学1~12册书中全部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教版小学所有课内古诗词,内容包括苏教版小学1~12册书中全部古诗词,苏教版小学14年级所有古诗要要,(苏教版)小学所有古诗词。《古朗月行》,《江上渔者》,《鹅》,《村居》《登鹳雀楼》,《青松》,《长歌行》,《静夜思》,《春雨》,《春晓》,《游子吟》,《江南好》,
-
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孤狖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