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年代:唐代诗人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嫦娥 → 诗词简介: 乐游原,本为一处庙苑,创建于汉宣帝时。后因其地轩敞,登上此原,四望无余,遂为长安胜地之一。古之骚人墨客,向来多愁善感。尤其是登高眺览,临风送目,家国之悲,身世之慨,古今之情,天人之思,无不毕见于前。登高之举,改变了人和自然的相对关系,所以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这首诗也是如此。作者驱车登原,原本是为了驱散向晚之际内心的不适情怀,可是,登临送目,夕阳如画,临近黄昏,好景也难于久长了。全诗就在这淡淡的哀愁之中戛然收结。这首诗原本表达作者对好景难再、朱颜不永的轻喟浅叹;但是,由于在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之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今人往往给予其不同的解释: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不要为某些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一些看来似乎是繁盛一时的东西,其实已经是末日临近,不堪一击。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 “黄昏”之际——老年——尽管非常美好,但是,由于来日无多,人们更应当珍视这段时期,千万莫辜负了这最后的年华。
原文拼音繁体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ēnɡ lè yóu yuán 登 乐 游 原 .[ tánɡ ]. lǐ shānɡ yǐn.[ 唐 ]. 李 商 隐xiànɡ wǎn yì bú shì , qū chē dēnɡ ɡǔ yuán 。向 晚 意 不 适 , 驱 车 登 古 原 。xī yánɡ wú xiàn hǎo , zhǐ shì jìn huánɡ hūn 。夕 阳 无 限 好 , 只 是 近 黄 昏 。登樂游原.[唐].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译文注释诗评傍晚时我的心情不佳,驾车登上了古代的乐游原,观看长安城的晚景。
那夕阳金光返照,景色是多么动人。很可惜,只是好景不长,已经临近黄昏。①乐游原:当时著名的游览区,在长安南面,地势高敞,登临原上,可眺望长安全貌。②向晚:傍晚。意不适:心里不爽快,不高兴。③古原:指乐游原。从宣帝建乐游庙,至此已有九百年历史,故云。【集评】 宋·许��:“洪觉范……作冷斋夜话,有曰:‘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仆读至此,蹙额无语。渠再三穷诘,仆不得已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觉范曰:‘我解子意矣。’即时删去。今印本犹存之,盖已前传出者。”(许彦周诗话)清·吴乔:“宋之最著者苏黄,全失唐人一唱三叹之致。况陆放翁辈乎?但有偶然撞著者,如明道云:‘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忠厚和平,不减义山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矣。”(答万季埜诗问)清·姚培谦:“销魂之语,不堪多诵。”(李义山诗集注)清·屈复:“时事遇合,俱在个中,抑扬尽致。”(玉溪生诗意)清·纪昀:“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下二以向来所赏,然得力处在以‘向晚意不适’句倒装而入,下二句已含言下。”“问或谓‘夕阳’二句近于小词何也?曰:‘诚有之’。赖上二句苍老有力,振得起耳。然推勘至尽,究竟是病,亦不可不知也。”(玉溪生诗说)清·管世铭:“李义山乐游原诗,消息甚大,为绝句中所未有。”(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清·施朴华:“戴叔伦三閭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意。五绝中此格最高。义山‘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老之意极矣,然只说夕阳,并不说自己,所以为妙。五绝七绝,均须如此,此亦比兴也。”(岘佣说诗)

【总案】 此诗抒写登古原遥望夕阳时所触发的好景不常之感。诗人既激赏晚景的美好,又因其“近黄昏”而无限低徊流连、惋惜怅惘。诗人身处衰世,国运陵夷,身世沉沦,岁月蹉跎,对好景不常的感受特深。诗中所表现的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惋,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带有那个衰颓时代特有的感伤色采。此诗近兴体,妙在有意无意、不即不离之间,若认作比体,便全失语妙。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 时间已是傍晚,天色 开始渐渐黯淡了,诗人突然觉得 心情不舒畅,于是就乘车来到了 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诗人为什 么觉得心情不畅呢?作品中没有 任何的交代。但联想到作者一生 沉沦下僚,漂泊薄宦,长期艰难地 挣扎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那么 致使作者郁闷的因素自是可以想 见的,只是难以确指罢了。乐游原是长安城附近著名的 古迹。据记载,它原是秦朝的宜 春苑,在汉宣帝时因修乐游庙,故 改名乐游原。武后执政期间,太 平公主曾于此修造亭阁,每到正月三十、三月三日、重阳佳节,长安士女常 到此观赏,因此也是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诗人生活的唐末,是藩镇、党 争和宦官争权的衰世,诗人却没有习惯性的怀念盛唐繁华的风物,而将目 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宇宙。 他看到了血红的夕阳,浑圆地悬挂在苍茫的西天。宇宙中的一切,都 为夕阳所染红,在习习凉风中,迎接着黄昏的到来。此时此刻,诗人独自 伫立在莽莽的原野之中,在他敏感的心灵里,一定涌动着许多的念头,也 许是对壮丽自然的礼赞,也许是对生命垂尽的沉思,或者是对冥冥宇宙的 拷问。可惜这一切仅仅是我们的猜测,诗人却以简单的“只是近黄昏”作 结,没有对我们的猜测作出任何正面的回应。这句空灵的回答无疑是充 满智慧的,避开了任何坐实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有人认为诗人是悲观的,叹惋如此美好的夕阳,将要被正在蔓延的黄 昏所淹没了;有人将“只是”理解成“只不过”,认为黄昏的到来丝毫没有损 害夕阳的美好,诗人还是充满热情、积极乐观的。两说皆可通,窃以为前 者更符合作者的人生处境。 这首区区二十字的五言绝句,却包容有如此丰富的思想内涵,得益于 诗人以空灵的方法传递内心感受。实践证明,作品内容越是不易坐实,越 具有多重阐发性,更容易获得深远的文外之旨。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难以考定,从诗中流露出来的难以排遣的忧郁感伤来看, 可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乐游原, 西汉宣帝所立, 也叫乐游苑。位于长安东南,地势高敞, 原上望长安城了如指掌,是当时著名的游览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乐游原上触景生情之作。前二句点明游览乐游原的原因和时间。“向晚” 即傍晚,“古原”指乐游原。傍晚时分,诗人感到心情不畅快,于是驾车来乐游原欣赏风景,排遣情怀。第三、四句, 写诗人的所见所感。自古以来, 登临纵目, 最容易引起诗人们的思绪, 身世之感、家国之思, 不免纷沓而来, 诗情勃郁。自秦汉至唐, 长安多为首都,登上乐游原, 也容易产生凭今吊古的感慨。此时诗人在乐游原上遥望长安,看到沉沉西落的夕阳,正以最后的光辉照射着大地,给整个长安城罩上美妙绚丽的光彩,诗人为这美丽的落日景色所吸引。忽然, 他又感到无限的凄惋惆怅: 夕阳是美丽的, 可惜好景不长, 这种浓丽和辉煌, 将转眼即逝, 而大地又将笼罩在黑夜之中。 诗人为了排遣忧愁,驱车而登古原, 登古原而见落日, 见落日而倍增伤感。短短四句, 叙事抒情, 曲折有致, 而又一气呵成, 无迹可求, 其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 关于此诗的寓意,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本诗表达诗人的迟暮之感。李商隐是晚唐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早年他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后来却又当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婿。因此牛党骂他背恩。以后牛党执政,李商隐屡遭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也有人认为此诗隐喻大唐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因为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朝廷内宦官专权, 朋党倾轧。地方上藩镇割剧, 对抗中央。如果说盛唐时代是旭日中天的话, 晚唐的确是 “近黄昏”的夕阳了。李商隐的诗喜欢比兴寄托, 上述两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诗人在诗中只是记录了一瞬间的感受,这种感受非常复杂, 混茫一体,难以名状。在诗人本身, 也许已不能很明确地区别是身世之感还是家国之忧,也未必有十分确切的寓意。所以我们不必也不可能给这首诗找出一种很明确的寓意来。·导读入境 傍晚时分,心情郁闷,想到自己连日来客居长安,无端陷入党争的漩涡,不胜怅惘。再想想自己一生饱读诗书,胸藏万卷,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心生悲凉。为排遣心中的不快,驱车登临古原。举目远眺,一缕夕照绚丽辉煌,耀眼夺目,把无边的天地照得如同黄金世界。可叹好景不长,夕阳虽美,毕竟时近黄昏,这美丽的夕阳转瞬即逝,无边的夜幕就要降临了。·赏 析 这也是览物抒怀之作,反映了作者复杂的难以明言的心情。本诗首写登临的原因是“意不适”,当是一种郁积盘结、难以言说的惆怅,因此诗的后两句登临而触发的感慨,其内涵也就显得深厚。其内心的“不适”与外在景色碰撞,便触发了深广的人生感慨。作者身处衰世,岁月蹉跎,怀才不遇,于是国家之忧、身世之感、时光流逝之叹便全被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包容。且这两句还蕴含着更深一层的哲理意味:某种行将消逝的事物往往呈现出特有的美,而这种美的即将消失更增人的惋惜与怅惘。 正因为日近黄昏,晚景不长,才更能显示夕阳的光辉灿烂,弥足珍贵。才更应该珍惜这最后的一抹光环。再说,鲜花绚丽芬芳,自有凋谢之时,日升日落乃自然规律。人生亦是如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发光发热,是应该提倡的。著名元帅叶剑英同志在晚年诗作中写到:“只要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帅生前对李商隐此诗句最精辟的哲理阐释。·思考题1.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与“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不同感情。2.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了作者的消极颓废之情,毫无积极意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猜你喜欢
  • 苏轼《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全诗鉴赏

    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干。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矻矻烦四夫,硗硗斫层峦。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盘。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今朝僮仆

  •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唐·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 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 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 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 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 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 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 闻道泰

  • 母亲节的诗歌15篇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母亲节的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母亲节的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

  • 《雪精》原文|翻译|赏析

    明·张岱2外祖陶兰风先生倅寿州3,得白骡,蹄跲都白4,日行二百里。畜署中,寿州人病

  • 韦应物《寄卢庾》全诗赏析

    悠悠远离别,分此欢会难。如何两相近,反使心不安。乱发思一栉,垢衣思一浣。岂如望友生,对酒起长叹。时节异京洛,孟冬天未寒。广陵多车马,日夕自游盘。独我何耿耿,非君谁为欢。

  • 带章字的古诗词(带章字的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章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章”字的诗词,求带"章"字的诗词,带有章的诗句。《正日临朝》李世民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词·顾贞观词《金缕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词·顾贞观词《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注释】 选自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境界:原为佛学术语,文论家借以论文学。单言之称境,重言之称境界。境界有多种含义:可以指作品的精神界域,也可以指作品景物描绘的具体界域,可以指作品表现的诗人修养

  •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名言: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注释: 达: 通达。安: 安详。休: 美善。游: 从容舒畅。 句意: 通达的老师教育学生, 能使学生学得安详, 学得有乐趣, 尽美尽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