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交横⑤,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②欣然:高兴、愉快的样 子。③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南。张怀民: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 河)人。苏轼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这里形容 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⑤藻、荇(xìng):两种水草名。
【鉴赏】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谪到荒凉的黄 州时所写的。全文仅有八十三字,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 睡,去承天寺找同病相怜的好友张怀民,一起在庭院中漫步,抒发了在贬 谪期间复杂的思想情感。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点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此 时距苏轼贬到黄州已四年了。当晚月光照入房间,他本欲就寝,怎奈被这 美好的月色唤起了雅兴。“无与为乐”,不仅是当时的情境,也是他的贬谪 生活的写照。去找有同样遭际的张怀民,他也未睡,于是两人漫步中庭。 该层叙事简明,但蕴涵丰富。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 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柏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 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 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 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互相映衬、比拟,使无形的、静态 的月色有了空间感、动态美。清人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集录 卷九评价道:“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第三层转入议论抒 情。面对如此凄美的夜色,作者不由感慨,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是少 了今夜我和张怀民这两个“闲人”。“闲人”二字极耐人寻味。其中,当然 表达了作者解脱世俗、忘情自然的闲情雅致,但也流露出作为“闲人”的惆 怅和愤懑。当时,苏轼谪居黄州,虽挂名“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 事”,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政治上遭受打击,怎不让作者苦闷?张怀民 应是如此。也许,辗转难眠正是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起行赏月,排解愁 闷的根本原因吧。月光至美,竹影至丽,唯两个“闲人”能有幸领略,岂非 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 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豁达从容。因此,他在逆境中写作的篇章更能 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本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月色之美,其中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行文自然、流 畅,似乎信笔写来,却篇幅极小,蕴涵甚大。明代王圣愈在苏长公小品 中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事记录便是文。”即说出了苏轼这类 随笔式的散文小品的艺术特色。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27-328页.
-
【3431】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提升(高敬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2 4万字,2013年1月第1版,2017年4月第3次印刷,36元)△共12章:[1]把握
-
作者: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1),扁舟
-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潮声夜半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长源自
-
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 待踏上归途,回首来路,刚才风雨急骤
-
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大自然的顽强者的形象,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形象。 星期五是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是鲁滨逊的
-
【4470】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郭建龙著,天地出版社(成都),35 2万字,2019年7月第1版,78元)4部(18章):1.伟大的胜
-
《君子之德必如玉,斯无一毫之点汗(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德必如玉,斯无一毫之点汗(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卷一,重道立德类名言
-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太华五千
-
【名句】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语出唐代张籍《贾客乐》诗。因为商人金钱多,所以在众多人中就成了上等人;他们夜夜数钱,难怪比别人睡得晚呢!两句诗反映富商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也刻画出商人重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