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苏轼《定风波》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④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⑤山头斜照却相迎。⑥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 ①三月七日: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即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②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又称螺丝店。③吟啸:吟诗长啸,表达闲适之情。④芒鞋:芒草编织之鞋。蓑(suo梭):蓑衣,即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⑤料峭:微寒的样子。⑥斜照:斜阳。⑦潇洒处:遇雨的地方。
【译文】 莫听那风雨吹林打叶声,何妨低吟高歌慢步行。竹杖草鞋轻便胜于骑马,有何可怕?我甘愿披蓑戴笠,在烟雨之中度一生。料峭的春风将醉人吹醒,我仿佛感觉到阵阵寒冷。山头的斜阳又蓦地笑脸相迎,回首走过的风雨之地,一切都毫无踪影,哪有什么风雨与天晴!
【集评】 清·郑文焯:“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手批东坡乐府)
现代·夏承焘:“这首词,作者借在风雨中不怕风雨的心情,来表达人生虽有挫折也不必畏缩、灰心的意思。在旁人都狼狈的情况下,表现了他的倔强和乐观。其时作者在贬谪中,他觉得: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作一个老百姓,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唐宋词选)
现代·胡云翼:“这首词写途中遇雨一件小事。写的虽然只是极平常的生活细节,却反映了作者胸怀开朗的一面。‘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作者这时在贬谪中,在他看来,政治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的。词里似也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宋词选)
【总案】 出游遇雨,“已而遂晴”,本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而作者独具慧眼,从大自然的阴晴之变,品味出政治生活的瞬息万变。不仅描写自然,而且兼指社会。个中意蕴,甚是丰富,绘读者创造出充分驰骋想象的天地。“一蓑烟雨任平生”与“也无风雨也无睛”,则表明了作者对待人世沧桑的达观态度,词品、人品,宛然可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研讨记录,内容包括小班古诗词教研记录,幼儿园如何开展诗歌教学的教研记录,综合实践:我也作点诗词研究(6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思想,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在唐维伦组长的带领下,松山湖
-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
-
元戏剧《杨文奎》鉴赏 《两团园》又名《儿女团
-
官称别名官称别名 【原文】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今漫疏于此,以示子侄之未能尽知者。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司空为空土,侍中为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作文400字(通用6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文作文400字 篇1 星期五的综合实践课上,我们绿叶中队隆重举行了“浪花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的“课外美文朗诵大赛”。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能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看书。 激动人心的活
-
他热爱着自己也热爱着他人他热爱着他的工厂也熱爱着他的国家他发出光芒温暖着他热爱的一切他发出昭示情系着细雨里的春风最后的呈现在心脏停
-
《柯灵苏州拾梦记》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柯灵 已经将近两年了,我的心里埋着这题目,像泥土里埋着草根,时时茁长着钻出地面的欲望。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
-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