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原文、鉴赏和解读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本篇记述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一段故事。王子猷,名徽之,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晋书有传,本篇所叙故事,亦被采入本传中。王子猷是“卓荦不羁”、“雅好放诞”的人,这是魏晋崇尚的名士风度,其思想根源与他们企慕老庄有关。他闲居山阴,是弃官东归以后的事。
小说所写王子猷的活动,完全是即兴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王子猷一觉而醒,遂开门四望,只见夜雪皑皑,白茫茫一片,便饮酒颂诗,良多兴味。他所咏之诗为西晋诗人左思的招隐诗,此诗现存两首,内容都是歌颂山林隐逸的。此时王子猷已辞官东归,咏招隐诗正对自己的口味。诗中所描写的“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等语句,必然引起王子猷的共鸣。但这也不过是兴之所之。下文忽然描写他的转念,他想起友人戴安道(即戴逵)来,这时戴居住在剡,他不等天明,便夜乘小船去寻访友人。这一细节,表现出主人公的任性和急切,这还可以理解。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日夜兼程到达友人的住处,到了门口不见友人又转身返回,这就有点怪诞了。别人问到其中的原因,他还居然振振有辞,说什么“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何必见戴安道呢?”小说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对王子猷的行为不作任何评价,完全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价体现在本篇的分类上,“任诞”二字,是对主人公言行的简单概括,小说所记,不过是王子猷任诞的例证。以后出现的文言短篇小说便不用这种手法了,他们写人物时往往对人物的个性作简单的概括,认后再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具体情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家称这种手法为“先断后叙法”(聊斋志异但明伦评语)。所谓先断即是先对人物性格下一断语,所谓后叙即让人物的言行和小说的情节来证实这个断语。世说新语的分门,实际起了“先断”的作用,它代表了作者对人物言行的评价。为叙事简括,往往在小说的下文便不再作任何评价。从小说的发展历史看,这是“先断后叙法”的前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美米脂美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歌颂米脂婆姨的古诗,关于米脂的古诗词或名句,赞美美女的古诗词。忆昔·其二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
-
[唐]罗隐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在楚汉相争
-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下
-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简称《会真记》。道教养生经典。五卷。唐施肩吾撰,李竦编。成书年代不详。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生卒不详。睦之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唐代著名道士。元和十五年进士,主文太常卿,颇以诗文显。太和中,自严陵
-
散文·诸子散文·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连续两句带有秋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连续两句带秋的古诗词,连续两句带秋的古诗词,连续两句带有秋的诗句。连续两句带秋的古诗词如下: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作者: 谢岩津 【作家简介】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
-
张镃 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