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注释、译文和感悟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②。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③。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
注释
①同袍:与下文的“同泽”、“同裳”,意思均指士兵穿着一样的军服。袍:军服,白天当衣、夜晚当被。②泽:通“襗”,指贴身的内衣。③裳:下衣。
译文
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披一战袍。国王出兵去打仗,我的戈矛磨得亮,同仇敌忾士气旺。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穿一内衣。国王兴兵去打仗,磨亮我的戟与矛,步调一致练兵忙。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穿一衣裳。国王兴兵去打仗,备好铠甲与刀枪,与你一起上战场。
感悟
“袍泽之谊”曾让多少军旅行伍者刻骨铭心,也让多少普通人顿生敬意,因为它是患难中结下的牢固友谊,它没有金钱与利益的纠葛,而是用生命相互期许,共同练就。
-
·清凉道人·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仕至臬司。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洊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署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
-
【原题】:余避地千金圩屡游殳史两山酒酣兴发赋诗一首惜山中无赏音者空桑亦同于瓦器耳姑录以自娱云
-
《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梁传》,重道立德类名
-
作者: 张家顺
-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选材临事
-
这是安德烈·勃勒东*所写的随笔集,发表于1925年。此书是他鼓吹“自动写作”、体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1924年勃勒东起草发表了第一
-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洛阳大道
-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开颜且酌樽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
-
【4700】中国为什么能:新中国70年巨变的内在逻辑(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13 2万字,2019年9月第1版,29元)△8部分:①总论;
-
刘弇《游狼山记》 刘弇 白狼五山,距通州城南十里。率不百步,则崭然迭起, 若踞若躩, 若前拱后负, 若期而赴, 有待而不相躐。 而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