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能:新中国70年巨变的内在逻辑
【4700】中国为什么能:新中国70年巨变的内在逻辑
(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13.2万字,2019年9月第1版,29元)
△8部分:①总论;②逻辑Ⅰ:道路;③逻辑Ⅱ:理论;④逻辑Ⅲ:制度;⑤逻辑Ⅳ:文化;⑥逻辑Ⅴ:思维;⑦逻辑Ⅵ:精神;⑧逻辑Ⅶ:人民。
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同志感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〇回望70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的信仰是真理;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政党,我们的靠山是人民。
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历史巨变的掌舵者是中国共产党,航路则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〇有句话说得不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〇回头看看,更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判断言约而旨远:“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一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〇有学者说,中国70年发展是理论创新的“金矿”。“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〇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胸怀天下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中国理论拥有了世界视野和全人类的关怀,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〇“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〇如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作一座智慧宫殿的话,那么,“八个明确”就是房梁,清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坚持”就是柱子,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门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这门“心学”,才能让党员干部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秉持正确的是非观和义利观。
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一松动,行动退千寻。
〇中国历史上,有“三晚”之说——晚周、晚明、晚清,都是社会文化断裂期。
〇“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〇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掌声,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的是耐力和韧劲。
〇“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〇国家治理,既要有“大刀阔斧”的气象,也要有见“绣花针”的功夫。
〇“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〇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敢闯敢试。
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2020年4月10日夜11:05阅毕)
-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
-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作品赏析多上:一作多在。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这两句是说,晚间
-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 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处唐bull;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品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大教学论》 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J·A·夸美纽斯的教育学著作。本书中译本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名为《大教授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12月出新二版,编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
【原题】:丙午寒食厚卿置酒压沙寺邀诸君观梨花独苏子由不至以诗来邀席客同作予走笔依韵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