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柳永《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①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②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③
【注释】 ①迟迟:徐缓而行。②归云:喻离别了的情人。此化用宋玉高唐赋序中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阳台的典故。详见卜算子注⑥。前期:前约、预约。③狎兴:狎爱的兴致。生疏:不亲密。此为“不浓厚”、“不强烈”之意。
【译文】 马儿慢步行走在长安古道上,蝉儿在高高的柳枝中杂乱地鸣唱。太阳已向飞鸟之外的远方沉落,秋风不停地吹荡着郊野,放眼向远看,只见天幕低笼着四面八方。往事像云朵一去无踪迹,到哪里去寻觅自己的期望、理想?过去的欢乐和兴趣已经变得陌生,一起同饮共醉的朋友已经老了,有的已不在人世,景况跟年青时代大不一样。
(杨光治译)
【集评】 清·王士祯:“‘楼上晴天碧西垂’本韩侍郎‘泪眼倚楼四天垂’,不妨并佳。欧文忠‘拍堤春水四天垂’,柳员外‘目断四天垂’,皆本韩句,而意致少减。”(花草蒙拾)
清·谭献:“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复堂词话)
【总案】 宦海生涯,束缚重重。这对天性风流倜傥的柳永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抒写词人不堪束缚的痛苦,成了柳永后期词的基调。在此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沉浮于宦海之中的词人萎靡不振的精神和正在枯竭的心灵。词人将自己的孤独、悔恨、怅惘、悲怆诸种情感融铸在一个短小的篇幅中,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力度感和蕴藉美。这些复杂的情感被安置在一个四天低垂、秋风萧瑟、夕阳西下、乱蝉凄切的艺术空间里,给人以更强烈的压抑感和颤栗感,从而产生一种足以激起广泛共鸣的美感效果。
-
南朝·梁·江淹2方今仲秋风飞3,平原彯色4,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5,寂然渊视6
-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
野鹰来,万山下,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彩丝。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危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心悠哉,鹰何在!嗟尔公子归无劳,
-
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那古老的西湖岸边,丛生了一片青色的菰草根;新开的水渠,正滚走着碧绿的水流;恰好看到闪闪湖光,照满了万家的楼房。而后,笔锋却突然一转:“记取他年扶病、人西州。”扶病,
-
苍山古木书堂屿,北出湘水百余步。谁为往来亏世界,至今人指安禅处。岂无惊蛇与飞鸟,后来那复知其趣。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记名称作堂祝
-
跑马岭建起野生动物世界,饲养员自然不可或缺,这群农校学生也随着来了,一来二去和动物成了朋友。更有甚者拿动物当了自己孩子,比如马
-
古文观止·左传·祁奚请免叔向 栾盈出奔楚①。
-
使君不独东南美,典型长记先君子。戏嘲王叟短辕车,肯为徐郎书纸尾。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大舫何时系门柳,小诗屡欲书窗纸。文昌新构
-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秋,时诗
-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