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陈子昂诗《感遇(其一)》原文、鉴赏和解读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是组诗,并非一时一地所写,是作者不同时期的部分作品的汇集,共三十八首。内容有抨击时弊、同情人民苦难的,有感怀身世、抒发心情和理想的,也有感叹人生无常、赞美佛道宣扬玄学的。既是诗人任侠尚义豪爽性格的实录,也是他儒学、佛学、道学兼收并蓄,而以儒家的兼善天下为主体、立志匡世济时的思想的艺术反映,同时又是诗人革新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因此,陈子昂的感遇诗历来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对唐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有“陈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顾云唐风集序)之评。这里选的是第二、第二十九首。
第一首感怀身世之作。诗的开端两句叙兰若的茂盛美好,兰若叠用,强调“香美”。兰若于春夏时十分繁茂芳香,曾为许多诗人所赞颂,李白有诗曰:“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芊蔚”,指花叶茂密。“青青”,即“菁菁”的借字,繁盛之貌。这里的“芊蔚”、“青青”两个形容词,也是迭用,意在突出兰若枝繁叶茂、生气蓬勃的景象。“何”,“多么”的意思,在这里是为了加强语气,表示对兰若的赞颂,像这样的句式来自汉乐府如“莲叶何田田”(江南)、“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白头吟),与“芊蔚”句的句式十分相似。兰若以繁茂的绿叶扶持着红色的花朵,丰满的花瓣下垂,覆盖在紫色茎上,红花、绿叶、紫茎互相映衬,色彩斑斓、绚丽多采,它独具姿色,超绝群芳。这样芬芳美丽的鲜花该是受到人们特别青睐,倍加爱惜的了,可是“幽独空林色”,它的际遇非常不幸,孤独寂寞地开放在空林之中,无人欣赏,徒有其姿色。这句寓意很深,虽是叹花,实为怜己,伤感无知音。这一寂寞处境,凄凉心态,连用“幽”、“独”、“空”三字予以宣泄,运思和措词奇特,富有感情色彩。用拟人化手法写兰若,是诗人政治失意、理想破灭后的一种审美移情,对现实流露出一种哀怨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诗的前四句极力渲染兰若的美好,但已用“幽独空”三字暗示它未来的不幸,为以下的描写作了伏笔。“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意谓时光渐渐流逝,夏去秋来,寒风飒飒,将摧折美好的兰若。由于诗人把秋日写得很有破坏性,故使用“迟迟”、“嫋嫋”等词,使人感到秋天之萧瑟,境遇之凄凉,美人之迟暮。霜降天地,万木凋零:“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秋风无情,摧残了一年一度的花朵,败落了无数繁枝。用一“尽”字,充分反映出万花凋谢的衰败景象,足以揭示秋之残酷。兰若既遭厄运,还有何“芳意”可言!末二句诗人对兰若的不幸命运充满同情,对其芳意未成深为惋惜悲慨,实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叹(屈原离骚),与郭璞游仙、阮籍咏怀同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兰,没有一句是写自己,但句句又是写己叹己。诗人写艳丽芬芳的兰若被秋风摧残,芳意未成,借以叹惜自己受统治者压抑,才能无所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一生有如兰若。吴挚甫先生说:“此自伤不遇明时。”(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这与乐府民歌冉冉孤生竹中的“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句有同工异曲之效,只是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诗人将继承发扬汉魏“风骨”,注重诗歌“兴寄”作用的改革主张,并付之于实践,把咏物抒怀惜花怜己写得水乳交融,不露痕迹,实在是高手。
-
墨荷图 近代·吴昌硕作 纸本水墨 纵一三七厘米 横三五厘米 吴昌硕,别号缶庐等,晚号大聋,是我国近代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一世的宗师。陈石遗评他:“书画家诗句少深造者。缶庐出,前无古人矣。”昌硕喜作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
-
冯宿: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冯宿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为之宰。君之始至,则用信待物,用
-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
-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
《平水韵》 祢父牵携两髻童,此间犹记腊梅红。 枯坟草蔓游人影,旧室蛛垂信使风。 曲破弦思桑梓处,心摧月梦蓼莪中。 何当水驿天涯远,索解情憀白发翁。
-
外国童话《[英国]K 格雷厄姆·柳树间的风(节选)》鉴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习的长一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学习的长古诗,有关学习的长诗词,关于学习的古诗。1.《四时读书乐 冬》元 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
-
【生卒】:1806—1873【介绍】: 美国实证主义*哲学的最早代表,也是十九世纪英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继承了休谟的经验派哲学传
-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