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画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画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元稹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①。

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②。

我去淅阳山③,深山看真物。

【注释】

①戛(jia):敲击。②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③淅阳:地名,在今河南内乡。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一、全唐诗卷三九八。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历仕左拾遗、监察御史,因与宦官争宿驿站正厅,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穆宗时被重用,任中书舍人、工部侍郎,一度还出任过宰相。后调任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迁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卒于任所。与白居易、李绅友善,工诗,常与白居易酬唱,两人诗风相近,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传世。元稹亦擅散文、传奇、书法,楷书“风流蕴藉,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宣和书谱卷二)论家评其诗歌、书法为“诗中有笔,笔中有诗。”(陶宗仪书史会要)他写作过多首题画诗,对绘画艺术的鉴赏具有较高水平。

张璪(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仕祠部员外郎、武陵郡司马。他善画山水、泉石,尤以“松石”擅名,“得于心,应于手”。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将他的画列入“神品”之中,评云:“张藻(即璪)员外衣冠文学,时之名流,画松石、山水,当代擅价。惟松树特出古今,能用笔法。”朱氏对张璪的画艺作了准确的论述。张璪曾为荆州从事陆澧画过一幅松石图,(见符载江陵陆侍御宅宴集观张员外画松石图)又在江陵府陟屺寺云上人院壁画双松图,(见符载江陵府陟屺寺云上人院壁张璪员外画双松赞)元稹曾贬官江陵,有机会看到过张璪的双松图,所以他在画松诗里极意称赞文通的画艺。

本诗十二句,分为三个层次。开端四句,描绘张璪双松图的画面松树形象,赞颂张璪画松艺术“得神骨”。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真实地记载了张璪画松用笔的特技,云:“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丫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晖,枯枝则惨同秋色。”元稹诗的第三句,描写的正是那“生枝”,第四句写的正是那“枯枝”。朱景玄文、元稹诗互相印证,用生动神奇的意象表现张璪画艺“得神骨”的美学特征。顾况的梁司马画马歌有“画精神,画筋骨”的诗句,也讲神骨,可见,中唐时代绘画艺术追求“神”与“骨”的美学理想,表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

元稹运用对立联想的艺术思维方式,由张璪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以之与张璪比照。诗的中间四句,描写一般画师技法低劣,细小纤弱的松枝,缺乏潇洒的风姿,粗直的树枝,徒然耸立在画面上,埋没松之“奇姿”,完全失去了松树的美感。这一层诗意,不仅在比照中突现张璪松画“得神骨”、具“奇姿”的美学特征,而且引出下面的联想和感慨,发挥了承上启下的艺术作用。

诗的最后四句,写自己的观感。“乃悟”句,紧承中间四句,“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霞质”,遥承开端四句,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霞质”的松画来。诗人进而写出“我去淅阳山,深山得真物”,顿住全篇诗意,运用画不如真的手法,以淅阳山中的真松,衬垫出一般画师画松的拙劣。

元稹诗通过张璪与一般画师画松的对比,提出了一个画家的修养问题。思想、艺术修养的低下,就难以描画出客观事物之真美。反言之,画家具有很高的修养,他的画作格调必高。元稹诗中的议论,与宋代画论家的见解完全一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也说:“殊不知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他们都论述了画家既要重人品,又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深入生活,才能提高绘画艺术的水平。元稹比郭、赵两氏更早地提出这种见解,确实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 岑参《过王判官西津所居》全诗赏析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谿,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谿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

  • “过昭关”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过昭关》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剑赠津父”条。又,《吴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员与胜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

  • 骈文《采莲赋》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1〕。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2〕。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 名画《潇湘图》赏析

    潇湘图 五代·南唐·董源作 绢本设色 纵五○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在长安获得,视如至宝;他死后入河南袁枢之手;其后遭兵灾幸未损毁,后经姚际恒、卞永誉而归大收藏家安岐

  • 苏轼《残句爱蜀蘄舒嘉代富》全诗鉴赏

    爱蜀蘄舒嘉代富,新登高棣桂常芳。

  • 《粤王台怀古赏析》

    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747年末,

  • 《芄兰》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出处】唐李商隐《 蝉 》。 【意思】本来居高是难以饱腹的,虽然哀鸣不已,仍是徒劳无益,得不到任何同情。作者是咏蝉也是自况。 清施补华 《岘傭说诗》 七: 《三百篇》

  •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注释和鉴赏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② ,莽昆仑 ③ ,阅尽人间春色 ④ 。飞起玉龙三百万 ⑤ ,(原注)搅得周天寒彻 ⑥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 ⑦ ,人

  • 关于小学生古诗词的卷子(小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小学生古诗词的卷子,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卷子,小学生必备古诗水平测试题答案有题目请写出答案高赏悬。诗歌竞赛试卷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3、老吾老以及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