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诗中第二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虽是从陈僧慧标咏水诗:“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和沈佺期钓竿诗:“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化出,却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因此,杨慎赞之:“壮丽倍之”,“有夺胎之妙”。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常见有借用别人的现成诗句并改动其只字片语的例子,这些诗句虽言出有胎,但却吸取了原诗句的艺术滋养并在改动中体现出改造的独创精神,力求意新语颖,悉心立异,于创新中另出手眼,进入维肖于形又维妙于神的胜境,此谓夺胎之妙。慧标和沈佺期的诗只写出了水的明净和人坐在船上的轻快舒适之感,缺乏远韵。
杜诗此联“天上坐”直接借用沈佺期诗的词语,“雾中看”模仿慧标诗“镜中行”和沈佺期诗“镜中悬”的句式结构,整联诗经过了切身生活感受的过滤和衍化,加上春水、船、花雾等意象,因此内容更丰富,风格深婉蕴藉,写出了新鲜的意境和崭新的形象: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抓住了年迈多病自舟观景的特点,推陈出新中令人倍觉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苍茫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起伏的心潮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化无常,不也如隔雾看花,真象难明吗?作者流浪生涯和忧念动乱年代的国家人民命运的心情得以流露出来。忧思之深邃,以及表现力、观察力之精湛,都远远地超过了慧标和沈佺期的诗句,杜甫可谓点铁成金。运用“夺胎之妙”此艺术技巧,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不胜枚举。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一书中,概括了古代诗人运用此艺术技巧的五种方式:一种是就前人的意境加以点化,使它更具体、更丰富、更生动,这也就创造出更动人的新意境来;一种是把前人讲的意思,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得更深刻,更尖锐,更凝练,因而更激动人心;一种是借用别人所描绘的景物来丰富自己的意境;一种是借用前人作品的结构或个别词语,内容和意境却是全新的;一种是从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中借用个别内容,改造它的风格,纳入新的体裁中。例如,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在屡见不鲜的好多诗家的诗句中翻造出新的,属于第一种方式。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写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唐代温庭筠的杏花写有“杳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宋代张良臣的雪窗小集偶题写有“一段为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马上作亦写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等等。叶绍翁在前人的基础上造出了全新的意境。将“春色满园”与“一枝红杏”构成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不住”与“出墙来”则又正反相映,春意盎然,境界全出。“诗贵见心耳,偶同前人何害”(吴乔围炉诗话),这是指诗是诗人的心声,而心声发源于根须扎在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溟渤,才能得骊颔之珠,同理,只有开掘诗的源泉,多从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寻求诗的素材和灵感,才能觅取诗的活水。以这个条件为前提,借鉴前人的诗句翻跌出新意,显露出个性,那就会巧辟神奇,光彩焕发。与此相反,若踩着人家的脚印,不脱窠臼,不削前规,只是一味地临帖似地仿字摹句,那么就会弄巧成拙,跌入点金成铁的泥淖。
-
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
-
鹿柴①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②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②返影:指日落时
-
《念奴娇》是朱熹所作的一首宋词,其中含有丰富的思念和爱情之意。
此词描绘了词人对心爱的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词的开头,“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逝去的岁月,表达了词人对已逝时光的留恋。接着,“但使龙城飞将在”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词人与心爱的女子再次相聚。
在词的后半部分,“不教胡马度阴山”则展现了词人对女子的怀念之情,希望她能远离战乱,远离忧心,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
名言: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殆: 危险。穷: 尽, 全。 句意: 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 取胜就没有危险; 懂得天时也懂得地利,取胜就是必定的了。 出处: 《孙子·地形篇》
-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作品赏析【注释】:御(一作衔)酒舞薰风。
-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官馀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酒阑红杏暗,日落大堤平。清夜除灯坐,孤舟擘岸撑。逮君帻未堕,对此月犹横。
-
《祭统第二十五》是《礼记》中的一篇章节,它详细记载了古代祭祀的仪式和礼仪规范。这篇文章强调了祭祀的庄严与敬意,以及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它也强调了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祉。这篇《祭统第二十五》的原文、注释和翻译,将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祭祀仪式的宝贵资料。
-
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不因俱罢职,岂得此时同。贳酒宣平里,寻芳下苑中。往来杨柳陌,犹避昔年骢。
-
古文·吊张衡文 祢衡南岳有精(1),君诞其姿(2)
-
禅居何所有?户牖白云分。直待谭玄後,相随花雨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