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念奴娇》 - 朱熹 - 中华宋词鉴赏
此词描绘了词人对心爱的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词的开头,“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逝去的岁月,表达了词人对已逝时光的留恋。接着,“但使龙城飞将在”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词人与心爱的女子再次相聚。
在词的后半部分,“不教胡马度阴山”则展现了词人对女子的怀念之情,希望她能远离战乱,远离忧心,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这首词的结尾,词人又表达了自己永远思念的决心:“明月照高楼,红霞满乱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即便岁月已逝,但他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依然深深地存在。
通过运用古代典故和自然景观,朱熹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爱情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使得这首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鉴赏念奴娇①·朱熹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②,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④,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⑤,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⑥,瑶台梦断⑦,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⑧,莫教容易披折。
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临风,迎风;当风。 ③姑射山,山名。 ④殊胜,特别优美。
⑤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⑥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⑦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梦断,犹梦醒。 ⑧绿阴青子,指青青的果子。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借梅花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上失意的激愤之情和寻求超现实、超社会生活的清高孤傲的情怀。
上片赞美梅花的“真香纯白”、绝艳殊胜的品格。迎风笑问:百花群芳当中谁最纯香洁白?是无与伦比的、深处与尘世隔绝的姑射山上的仙客,那就是独立无朋的梅花,在寒风冷露、冰天雪地的严酷环境中,傲然怒放,真心自保,以令人怜爱的绝艳美丽身姿展示出天然殊胜的景观。词人表面赞美梅花品格,实际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迹:在朝廷昏庸腐败、自身遭受排挤的情形下,依然保持着清高孤傲的情怀,决不妥协。
下片写桃李的粗俗轻狂,与梅花的品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应笑”二字蕴含了词人极其深刻的思想情感,那是对朝中像“俗李粗桃”的人的嘲笑、讽刺。“俗李粗桃”没有别的本事,只会招引“狂蜂轻蝶”,卖弄风情,在黄昏中,于霜月映照下的清浅的溪水里倒映自己粗俗的倩影。“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这是词人的想像,词人一心想为国家效力,推行自己的“经界”思想,终于未能推行,这就如同军中奋进的号角将息,“瑶台梦断”一样,美好的梦想化为泡影。“绿阴青子”指青青的果子。“莫教容易披折”,是说不要披折了树木的枝干呀!“绿阴青子”是代指朝中昏庸之人。结句实际上是对朝中昏庸之人的警告。
●念奴娇,参见第92页相关介绍。
●朱熹的主要思想: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前词念奴娇主要选取了梅花和桃李两个意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鲜明地勾画了两个意象的不同特征,抒发了清高孤傲的情怀,梅,一直都是诗人的钟爱。
汉宫春 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人知。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词中选取一系列色淡神寒的意象,勾勒一幅水墨画,梅花骨格精神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一言“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以上两首词中都选用了梅花的意象。朱熹词中,作者主要选取了梅花和桃李两个意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鲜明地勾画了两个意象的不同特征,并且咏物不拘泥于物,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刻画,在贴合其形象本身的描摹中能蕴含自身思想情怀的深层意蕴,不失为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意境逍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意境孤独”,“逍遥”的诗词,关于“意境孤独”,“逍遥”的诗词,形容“逍遥”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释义: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
-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①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注释】 ①葵:一种野菜名,即冬葵,又名冬寒菜。 【译文】 采葵菜啊不要弄伤了根,伤了根啊葵菜不再生;交朋友啊不要嫌人穷,嫌人穷啊朋友交不成。
-
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春尽桃花无处觅,空馀流水到人间。
-
欧阳永叔连处士墓表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
-
【5462】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辜正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7 6万字,2007年9月第1版,36元)△2部分:1 中西文化比较概论。2 中西文化比较看
-
王轩《题西施石》 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这首诗是诗人少年时代游览浙江苎萝山时的作品。西施石,又称浣纱石。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城南的浣纱溪畔、苎萝山下。诗的一二句描写了苎
-
祭文赏析·《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中华民国
-
天下无一人不与被圣人之泽,至于乐舞之仪文,笾豆之度数,其末节耳。而以此为尊师首务,岂
《天下无一人不与被圣人之泽,至于乐舞之仪文,笾豆之度数,其末节耳。而以此为尊师首务,岂所谓能知轻重者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白·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 2 ,吾衰竟谁陈 3 ? 王风委蔓草 4 ,战国多荆榛 5 。 龙虎相啖食 6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7 ,哀怨起骚人 8 。 扬马激颓波 9 ,开流荡无垠。 废
-
唯美是追求绝对的美,但真正意义上的唯美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英语优美文段摘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 一份不渝的友谊,执着千万个祝福,给我想念的朋友,温馨的问候。For our ever-lasting friendship, send sincere blessings and war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