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春日咏梅花二首》全诗原文鉴赏
王初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这两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春日梅花的哀怨之情。
第一首起首两句写梅花逢春雪。一夜春雪,飘飘扬扬,给梅花披上了崭新的银装,仿佛用脂粉打扮一新;而拂晓清寒的风又将梅树上的雪吹得纷纷洒洒。“靓妆”,即脂粉的妆饰,这里指梅花穿上了雪装。“递晓风回散玉尘”,可参见白居易“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酬对观赠)句,“玉尘”,指雪花。“散”字描写出寒风劲吹,雪花四处飞扬之状。这两句写景,又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若遣”以下两句用了拟人化手法。“若遣”,即如果;“怅望”,即怅然怀想,杜甫在咏怀古迹诗中写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有情”的梅花为何“怅望”呢?原因是“已兼残雪又兼春”。梅,是傲霜凌雪之花,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梅花开得愈欢欣愈俏丽。而这时雪已是残雪,季节已是春天,梅的“青春年华”已经一去不返,她面临着凋谢零落的命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怅然怀想,黯然神伤呢?
第二首诗的题旨与前相同。开头,诗人变换角度,从春神写起。“青帝”,即春神,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冬春交替之时,带着满身绿意与芬芳的“青帝”跚跚而来,正逢着还散发着悠远清香的梅花。梅花虽然凋损,春雪虽然融化,却仍交相辉映,显出残冬的风光。“远芳”,即指梅花芳香之悠长清冽,也指其从冬日而来。诗人不说春天而说“青帝”,把春天拟人化了,使诗句颇有生气。
第三句起又用拟人手法抒写梅花之感怀。“隔年拟待春消息”,梅花开在冬季,春天是第二年,所以谓之“隔年”。在冰封大地的冬日,梅花就以其迎霜斗雪的英姿和清韵长存的芳香期待春天的消息。可严冬漫漫,春无踪迹。等到春风吹绿大地,梅花却已“憔悴损”,她将伴着残雪,被远远地抛在春天的后头。所以,诗人写道:“得见春风已断肠”。“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伤。
诗人“以我观物”,使梅花带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第一首写春日梅花“应怅望”,第二首又写其“已断肠”,加深了哀怨的程度。诗句朴素流畅,有较浓的主观色彩。
-
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名言: 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注释: 复行: 履行。荡口: 徒费口舌。 句意: 说的话是能够办到的, 就不妨常说; 不能办到的, 就不要老讲。若是做不到还老
-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①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② 【注释】 ①藁砧(gao zhen搞针):古代杀人的刑具。藁:稻草。砧:砧板。刑具除此之外还有鈇(fu夫),这里用“藁砧”隐“鈇”字,“鈇”
-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
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前枝已稠。暗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着红楼。知君未别阳和意,直待春深始拟游。
-
柳宗元:桂州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鹜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
-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
-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① 悲哀社会习气嫉贤妒能, 愿轻举而远游。 我愿轻身高举远游求真。 质菲薄而无因兮, 本性鄙陋没有什么依靠, 焉托乘而上浮? 怎么能乘清气向上飞升? 遭沈浊而污秽兮, 我遭逢的时
-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长在江边水中的蒲草,随着江水而不停地摆动。成群的雁
-
小马哥:
-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多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丝色随染异,择交士多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