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夏意》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①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②
【注释】 ①别院:与正宅有别的小院,犹别馆、别墅。簟(dian电):篾席。透帘:透入帘幕。②当午:正午。一作“亭午”,又作“卓午”。梦觉:从睡梦中醒来。流莺:飞来飞去的黄莺。
【译文】 树林深处的小院里竹席清冽,石榴花透入帘幕火红明朗。虽然正当正午,却树阴满地;梦中醒来,只听得不时传来黄莺儿几声鸣啼。
【集评】 宋·蔡正孙:刘后村云:“子美雄放不羁,及蟠屈而为吴体。如此诗则极平夷妥帖。”(诗林广记后集卷七)
今·陈增杰:“这首诗极写夏日深院的幽静环境。‘流莺一声’,借声响来衬托,愈显其境之静,此即所谓‘鸟鸣山更幽’。”(宋代绝句六百首第36页)
今·赵昌平:“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飔拂面之感。”(宋诗鉴赏辞典第140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前二句写生活环境。小院幽深,席子清凉,石榴火红,帘栊剔透,全无暑夏闷热烦人,却有绿树红花悦目赏心。后二句写思想体会。因为树阴满地,所以夏日当午也不觉可畏。”(宋人绝句选第35页)
【总案】 炎热与清凉,声响与寂静是两对矛盾。此诗成功之处,即在于将它们和谐地统一了起来。前者借“深深”、“清”、“树阴满地”等词语,于盛夏正午闷热之时,写出一清幽微凉之环境。后者则以“流莺一声”反衬院中之幽静宁谧,与“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辛夷坞)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
-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景抒情散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景抒情散文随笔 篇1 金鸡山,坐落在子洲县城南,在大理河的南岸边。 走至苏渠大桥时,打消了去滨河公园的念头,想去爬一趟金鸡山,虽然时间已近九点。 我没有走台阶,右拐步入右侧的坡路。膝盖不舒服,也给自己省点力。 金鸡山公园曾经
-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此词以追怀南宋起笔,汉上指江汉流域,是女词人故乡。江南指长江中下游流域,词中借指南宋。都会繁华,人物如云。指故国的繁盛。“尚遗宣政风流”,南宋文明源于北宋风流文采。宣、政指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绿窗
-
《水仙·卜算子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卢祖皋佩解
-
《先秦散文·庄子·田子方(节选)》原文鉴赏 温
-
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动图,内容包括描写鹿形态古诗词、动态、外貌,描写鹿形态古诗词、动态、外貌,21课古诗词三首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山居秋暝》:写山中秋天晚上静谧而又富于生机的景色。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
臣植言: 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惟尧则之。”夫天德之于万物,可谓弘广矣。盖尧之为教,先
-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