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卢祖皋《卜算子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卢祖皋《卜算子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卜算子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卢祖皋

佩解洛波遥,弦冷湘江渺。月底盈盈误不归,独立风尘表。

窗绮护幽妍,瓶玉扶轻袅。别后知谁语素心,寂寞山寒峭。

这是一首借咏水仙花而抒发诗人素洁、孤寂情怀的词作。首二句“佩解洛波遥,弦冷湘江渺”,是借用洛神与湘灵的神话传说,以水中神女来比拟水仙,赞美其圣洁与美丽。洛波,即洛水。传说宓(伏)羲之女因渡水淹死,成为女神,称洛神。湘江指居于湘江中的神女湘灵,传说是尧之女,舜之妃;亦称湘夫人。“佩解”是取刘向列仙传中郑交甫逢神女,解佩相赠的典故。曹植洛神赋中也有他与洛神互赠玉佩的记叙。“弦冷”是由钱起的湘灵鼓瑟而来,言其奏琴的音调。“佩解”与“弦冷”都是用以表现神女的多情与高雅之态。欧阳修有“闻琴解佩神仙侣”之句,也是说的此意。而“遥”与“渺”字,则是写神女于烟水之中悠远、渺茫,若隐若现的虚幻之态。这正与诗人月下观看水仙似见非见之状相吻合。“月底盈盈误不归,独立风尘表”,仍以拟人手法写水仙在朦胧的月光下,仿佛是忘记归去的神女轻柔多姿,娉婷袅娜,独立于扰攘纷浊的人世之外,显得那样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独立”二字特别突出了水仙超凡脱俗。与“风尘”格格不入的品格。诗人以水中神女比拟水仙,极力渲染其圣洁、清雅,旨在与人世的污浊、卑俗相对照,表明自己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情态和对纯洁、美好境界的向往。

下片“窗绮护幽妍,瓶玉扶轻袅”,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无限珍爱之情。置于精美的绮罗窗前,栽于玉制的花瓶之中,可见爱护、扶植之精心。尽管如此,诗人仍担心会失去她。“别后知谁语素心”,就是这种担心的假设:倘若水仙真的化为洛水、湘江中的神女飘然而去,(与前面“月底盈盈误不归”相呼应)我还同谁倾心相谈,互相表达彼此的“素心”呢? “素心”即纯洁、坦诚之心。诗人是把水仙作为可以与之心灵相通的知音来看待的,一旦失去她,便会孑然一身,只能面对冷漠的山崖,陷于无限孤独、寂寞之中。诗人的这种心境,可能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腐败、官场黑暗有关,宛转地流露出一种愤世疾俗的情绪。

张端义评蒲江词云:“蒲江貌宇修整,作小词纤雅。”这首小词正是如此。诗人善于用新奇的想象,将水仙比拟为洛水、湘江中的神女,比拟自然、贴切。然后抓住水仙冰清玉洁的基本品格,抒发自己鄙弃世俗,追求高雅的情怀。全词意度清远,文字也工巧、明快。

猜你喜欢
  • 寓言《名读书》意译和解说

    车胤囊萤 ① 读书,孙康映雪 ② 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 问:“何往?”门者曰: “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 见康闲立庭中, 问: “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 咏花诗词之《咏榴》全诗原文鉴赏

    杨万里 蒨罗绉薄剪薰风,己自花明蒂亦同。 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杨万里这首咏石榴花诗将石榴花比作是南风用有皱薄纱剪裁而成的。蒨罗,大红色的丝罗。蒨:即茜草,其根可染大红。绉,即有皱的薄纱。

  • 欧阳修《春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全诗鉴赏

    宝奁香歇掩铅华,旧合春归老监嗟。画栋重来当日燕,玉栏犹发去年花。

  • 江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里路”

    江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里路”江南考下驾照后,正式上路前,我找了私人陪练。谁知,冲突来了。前后两个教练。第一个王教练,寡言少语,

  • 顾志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1959

  • 6月9日 迁安起义

    6月9日 迁安起义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迁安县积极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春,成立了中共迁安县委。在县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群众组织民众会。6月上旬,敌县长和包税头子付荣久等想乘迁安县一年一度的

  • 苏轼《初入庐山三首》全诗鉴赏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思归赏析》

    羁留异地,思乡永远都是游子的滥觞,而韦庄的这一首《思归》更清婉别致、屈曲缠绵,道尽了异客乡情,实是难得一见的思乡佳作。全诗格调清断,惆怅中带着哀凉。   首联以柳丝随风摇曳,东风徐徐拂过发际的暖春之景写异客断肠之悲,“无力”“断”两个词

  •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其一)》

    平日本是一肚不合时的意思,是日陪郑至韦曲,却是更忍不得。不觉颓然放口,借花痛骂。试思花有何无赖?且何至家家无赖?先生自年老官卑,不蒙诸公之所齿录,因此恃老放颠,全不顾人耳目,纵笔遂作此二句十字。先生可

  • “人皆有所不忍,人皆有所不为”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 ① ,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 ② ,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三十一) 注释 ①不忍:不忍心。②不为:不愿意干。这类似于另一句古话:“不因善小而不为,不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