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此女子思远之作,然寄意遥深,不可以寻常闺怨视之。 上片正面着题,从自身落笔。由秦楼秋夜望归而反溯灞陵春日伤别,一片痴情全凭箫、梦、月、柳四者盘旋枢纽,映托生发。下片脱出个人悲欢之情,从大处远处落笔,融入千古历史兴亡之慨。当年汉家盛世,何等煊赫豪华,而今却古道萧瑟,杳无踪迹。唯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徒令后人悲叹而已。由此观照人生之无常,悲欢之变异,又何足道焉!【全诗】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注释1】 ①咽: 咽泣。②娥: 女子美称,秦娥即秦川女子。③灞 (ba)陵: 汉文帝刘恒陵墓,在长安 (今陕西西安) 东,为唐人送别处。④乐游原:在长安南郊,登临胜地。⑤咸阳古道:由长安经古都咸阳 (长安附近) 通向西北之道。⑥残照: 落日余晖。⑦陵阙(què): 犹言陵墓,阙为墓道前两侧的石牌坊。【注释2】[1]忆秦娥词调,取上片第三句重叠之三字,又名秦楼月。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第三句三字与上句末三字重叠。例用入声韵。词谱亦以此词为正格。[2]“箫声咽”二句:秦娥,秦地美女。秦楼,秦娥所居之楼。梦断,梦中惊醒。箫声、秦娥、秦楼,暗用秦穆公女弄玉故事。据列仙记,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婚后夫妻美满,吹箫引来凤凰,二人乘凤飞去。作者以此与此词中的秦娥作反衬,她听到的是如咽的悲凉箫声,惊断了她怀人的美梦,怅望空中的明月。[3]“年年”二句:年年柳色,写她与丈夫已分别多年了。古人从长安送别行人时在灞桥折柳为赠。霸陵,汉文帝陵墓,其附近有灞桥,时人都在灞桥送别。二句写秦娥见到一年一度的杨柳青青,便想起与丈夫在灞桥伤别的情景。〔4〕“乐游原”二句:乐游原,唐代长安游览区。清秋节,即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家人共同登高习俗,所以这一天乐游原游人多。咸阳古道,咸阳是秦故都,在长安西北,为汉以来自长安西行的大道的出发点。音尘,音信。二句写重阳节的乐游原家家去登高游览,而咸阳古道上行人的音信断绝。〔5〕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残照,落日余辉。陵阙,帝王陵墓前的望楼。长安与咸阳之间及附近有汉帝陵墓十五座。二句写在咸阳古道上音信断绝,只看见汉家的一座座陵阙在西风残照之下。【译文】 秦娥从梦中惊觉,耳闻一缕凄凉的箫声,眼见一轮清 冷的明月。和泪的梦啊清冷的月,幻映出当年伤感的离别。当年折柳送别,如今但见灞陵桥畔的柳树年年新碧。乐游原上又届清秋时节,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当时京城长安的一个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的痛苦心情。 词的上片,写思妇在春夜闻萧时怀念丈夫的情景。词一开头,着一 “咽”字,便为全词涂上一层悲凉、凄冷的色彩。萧声呜咽,月明如水,正衬托出秦娥心境的凄苦和孤寂。在那 “梦断秦楼”、辗转反侧的深夜里,听到那声声如泣如诉的箫声,看到楼头清凉的月光,内心深处翻起了层层波涛:“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八个字,不仅点明了当年分别时的季节和地点,也暗示了思妇多少年来一直在等待、盼望丈夫归来时的那种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痛苦心情。“伤别”二字是全词的核心。 词的下片,写思妇在秋天游览长安名胜时想念起丈夫而更添悲楚愁绪的心境。眼前的美景胜地,在思妇的心目中都显得十分肃条冷落,无意游览赏玩。重阳节是一个容易引起思亲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妇在乐游原上,见众多士女登高赏玩,尽情欢乐,怎不惹起怀念亲人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词中重复出现“音尘绝”三字,用语沉重,感情绝望,逼出末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作者通过这荒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思妇内心的深悲巨创。 这首词围绕着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在作者的笔下,不论是春天的萧声、月光、柳色,还是秋天的西风、夕阳、陵阙等等景物,全都是为了刻画思妇的内心世界而安排的。特别是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情绪和声调上,显得十分悲壮,其境界与意义都超出了离情别绪的描绘,而成为抒发怀古伤时之作。它使人联想到,汉唐盛世已成往事,只剩下残照中的陵阙供后人凭吊。因此有人便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伤今怀古。这是此词在情调上存在的两重性。它常引起后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明王蒙画 忆秦娥词意图跋: “余观邵氏闻见录,宋南渡后,汴京故老呼妓于废圃中饮,歌太白 秦楼月一阙,坐中皆悲戚莫能仰视。良由此词乃北方怀古,故遗老易垂泣也。” ( 铁网珊瑚 卷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也说: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尽千古登临之口。”这都足见这首词的艺术概括力、艺术感染力之大。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不少人怀疑它是后人伪托,但由于它本身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今也有不少词选,把它们放在李白名下,作为文人词作之魁首,“为百代词曲之祖”。
猜你喜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依然宁静美丽的家乡景象。镜湖水清澈,承载着春风的拥抱,沉淀着记忆。尽管岁月流转,波纹却始终保持着昔日的模样。这句诗折射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

  • 杜甫《出郭》全诗赏析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 韩康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韩康的事迹|史鉴

    韩康,生卒年不详,字伯休,京兆霸陵(今陕西西安市)人,东汉医者。 韩康尝采药名山,卖药30余年,口不二价,后连征不应,说明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不求名利,不愿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品德,是难得的;但隐

  • 古代诗文名篇之乐府民歌《西洲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西洲曲》是中国古代乐府民歌的经典之作。该曲以美丽的西洲仙境为背景,描绘了仙女离别凡间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怀,表达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和谐自然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惋惜。这首乐府民歌既描写了美好的仙境,也寄托了古代人们对纷扰尘世的憧憬和无限遐想。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 游子吟 》。 【意思】谁说区区小草,能报答得了 春天阳光给予它的恩泽? 寸草心:寸 草,小草。心,草木的茎干也叫做心。 寸草心喻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

  • 敦行节俭,以示万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敦行节俭,以示万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杜甫的诗句之一。这句诗描写了年老的人,头发已经斑白,有些稀疏,正想插上一根簪子,但却觉得头发已经太短,不适合插簪了。这句诗的上一句应该是描述头发已经变得白而短,下一句则可能是继续描绘老者的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感叹之情。总的来说,这句诗表达了岁月无情,年老容颜衰老的主题,富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 《硕鼠》鉴赏、赏析和解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

  • 野店 李广田

    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范成大·峨眉山行纪》鉴赏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范成大·峨眉山行纪 乙未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