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入蜀》原文、注释和解析
南朝·宋·刘义庆
桓公人蜀,至三峡中2。部伍中有得猿子者3,其母缘岸哀号4,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5。
1桓公:即桓温,东晋人。骁勇善战,曾经灭成汉,攻前秦,收复洛阳,北伐前燕。2三峡: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3部伍:队伍。4缘:循、沿。5黜(chu):罢免、开除。
【析点】 这段文字记述了桓温率军入蜀途中发生的一则小故事。一只母猿为救护被人夺走的子猿,不顾山高水疾,随船行百余里后,从峡岸跳上行船,气绝身死。故事情节简单至极,乍听起来颇像一则奇闻趣事。然而,作者却笔生波澜,简净的寥寥数言,把故事记述得悲怆凄恻,催人泪下,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短文中存在着一明一暗两条平行的情感发展线索。一条明写母猿的哀痛已极,是为主线;一条暗写“得猿子者”的残忍无情,是为辅线。二者在作者跌宕起伏的行文中,激烈地碰撞、冲突,逐渐掀起读者胸中的情感狂澜。先写母猿沿着高峻入云的岸峰凄凄啸啼,百余里哀泣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心酸。而“得猿子者”竟不为所动,戏侮赏玩,尽得其乐,令人生恨。再写母猿气尽力竭后,绝望地跳上行船,“至便即绝”,令人心痛。而“得猿子者”无动于衷,逼死母猿不算,竟还要“破视其腹”,惨无人道,令人切齿。接着短文以“肠皆寸寸断”的描述,展示了悲剧的结局,把读者的情感波澜推向高潮。“肠皆寸寸断”,虚写眼前实景,实写母猿的悲痛之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令读者胸中起伏难平:一面为母猿宁肯“气绝”也不弃幼子的悲壮崇高的母爱感痛不已,同时也为“得猿子者”的不近人情而恨恶至极。最后写桓温怒黜“得猿子者”,刻画了这位雄情爽性而又野心勃勃的将军内心世界中极富同情心的一面。也算略舒了读者胸中的愤愤之气。
-
【名句】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赞学》。一个人要想明晓大义,必须先坐下来读书。说明读书能使人明理。
-
《心术》是《权书》中的第一篇,有“序”的作用。《权书》是苏洵精心结撰的一部著作,共十篇。权,有权变、变通的意思,《权书》中阐述了作者主张“顺应世变、因事制宜”的思想。
-
小品《婚托儿》编剧:刘呼同【剧中角色】胡荣:女,老板石义:男,应聘者肖兰:女,征婚者(幕启。猛银公司接待室。)胡荣:没问题,没问题,保你
-
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自嫌恋着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
烈文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王蒙 在红地白字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挨得很挤的惊叹号旁边,矗立着两层楼那么高的西餐汤匙与刀、叉,三角牌餐具和她的邻居星海牌钢琴、长城牌旅行箱、雪莲牌羊毛衫、金鱼牌铅笔……一道,接受着那各自
-
初,(唐)昭宗以武肃王钱镠平董昌功,拜镇东军节度使,自称吴越王,休时居灵隐,往投诗贺,中联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武肃大喜,然僭侈之心始张,遣人谕令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性躁急,
-
施闰章 地有乐乎游观 (1) ,事不烦乎人力 (2) ,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 (3) ,又在左右,则尤难。临江地故硗啬 (4) ,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 (5) 。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 (6)
-
温庭筠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枉抛心力作词人。 蔡邕,字伯喈,后汉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后汉末的著名辞赋家和碑文作家。党锢之祸时,他曾被宦官迫害,逃亡吴会(会稽)二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