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迳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经过十三年断断续续的仕途生涯之后,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御职归田了。象鱼儿脱了网,鸟儿飞入林,兴奋之际,他情如潮涌,笔下生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文章在序言里首先交代了作者要归田的原因。作者深感为了糊口而出仕,有愧于平生之志,并且申明他的天生志趣就不适宜作官。他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理想与抱负,想要干一番事业。为此,十三年中,在政局风云变幻,内战连续不断中,他先后作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来他的壮志理想已完全破灭,并且饱尝了折腰屈身的官场痛苦,才定下了归田的决心。本文的写作,正是陶渊明在仕途奔波中,思想上大彻大悟之后,精神解脱的表现。明于此,我们便会对陶渊明写作此文时的愉悦心境有所了解。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章开头发出强烈呼唤,突兀而起,振起全篇。接着,“既自以心为形役”以下六句便向读者披露了作者即将归田时的复杂心情。 既然为了身外之欲而仕宦,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和伤悲呢?目的在于以人生的反思自责,倾诉自己以往仕途生涯的悔恨与痛苦。然后再用“今是”、“昨非”的人生彻悟,抒写精神解脱后的快慰。作者离开了污浊的官场,踏上了回家的征途,只觉得船儿在轻松欢快地行驶,微风在柔和地吹动着衣裳。他频频向行人询问还有多少归路,恨早上的晨光为什么这般微弱。其回归的欢快急切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就在这种心境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自由欢快的农村生活图画:那里没有令人感到压抑的官衙,住的虽是狭小简陋的房舍,却使人悠然自得;没有官场里的应酬,有的是童仆、稚子的真情。 自己既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也可以随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有酒独酌,有景独赏。和亲戚朋友推心置腹地闲谈,以诗书琴画消除忧闷。春天来了,和农民一起下田劳作。农闲时节,又可以任情地乘车或驾舟而游。树木在那里自由地生长,清泉在那里静静地流淌。那里是远离黑暗社会的世外仙境,自己可以委运乘化,知命乐天,安享天年。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把田园风光描写的这样美丽,这样富于情趣,乃是由于认清了官场黑暗现象,对田园生活之美有了新的理解。因而,他才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简朴农村生活中,发现美的真谛。童仆、稚子带给他的是纯洁的人际情感,田园启示他的是自由的境界。松菊象征他高洁的情操,山云与飞鸟昭示他归隐的情趣。这一切,都和官场的现状形成对比。因此,他把自己寄托于田园之中,在那里寻回了自由,也寻回了自己在官场上所丢失的一切。
文章没有任何浮辞赘笔。字面上虽然写的是田园之景,字行里洋溢的却是归隐之情。因此,文章的笔法轻灵欢快,画面景物描写完全象征着作者的情怀,是作者的主观选择,你看,作者在众多的田园景物中,并不做更多的夸张描写,他仅写了候门的童仆、稚子,静寂的家园,茂盛的松菊,清幽的小径,飞倦的鸟,不愿出山的云,还有那清清的泉水与欣欣向荣的草木。这些,使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完全变成了象征诗人情怀的理想境界、自由境界,把作者的整个人格与人生乐趣浸透在里面,成了一首无韵的诗。文章的语言通俗洗炼,富于音乐感,更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感染力。
-
英国作家安布罗斯·皮尔斯*写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法国作京迪雅尔丹*《月桂树被砍》*(1888)发表的同时或
-
递啸取遥风,微微近秋朔。--孟郊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韩愈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韩愈闪红惊蚴虬,凝赤耸山岳。目林恐焚烧,耳井忆瀺灂。--孟郊仰惧失交泰,非时结冰雹。化邓渴且多,奔河诚已悫。
-
关键词:温州作家记忆 尤文贵人长大了有一个好处,很多小时候觉得很遥远的东西,突然就近了,近到直接融进了生活。人长大了有一个坏处,很
-
[唐]李颀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男儿立身须自强,十五闭户颖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
-
“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晋楚邲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战争。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事件的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向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的经过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文章语句通顺,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字数也符合要求。
-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
-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者,然后告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者,然后告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 江楼夕望招客 》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翻译注释】 点击查看
-
芳草正得意,汀洲日欲西。无端千树柳,更拂一条溪。几朵梅堪折,何人手好携。谁怜佳丽地,春恨却凄凄。
-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 ① ,恣鼠齧 ② ,不顾 ③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 ④ 而后返。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而鼠不知也。逮夜, 复呼群次第入, 咸溺死。 ——《燕书》 【注释】 ①盎(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