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
北冥:北海。冥,深暗。海水深而呈黑色,故称。又作“溟”。
鲲:传说中的大鱼名。
化:变化。
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发,奋起翅膀。
垂天之云:挂在天上的云。
【赏析】
庄子一生向往和追求的无所待(不依靠外界客观条件)的绝对自由,否定有所待的有限自由。他在庄子·逍遥游里,描绘了一个硕大健飞的大鹏鸟形象,来证明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所待的观点。他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意思是: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身体之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成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奋起高飞,翅膀好似从天上垂下的云霓。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无论高低,都是有所待才能运行,都没有获得绝对的自由,达到逍遥的境界。如渺小的斥鹅、蜩与学鸠,长寿的冥灵、大椿与寿短的朝菌、蟪蛄,它们各适其性,都依赖于外界客观事物,才能取得自己生存的条件和空间,所以都是有所待的。而化为鹏鸟高飞的鲲鱼,大得惊人,“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飞往南海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庄子眼里,如此硕大健飞的鹏鸟,仍然有待于海运时的大风,才能高举入云,所以仍然不是真正的自由。
大鹏鸟尚且有所待,人世间的不自由就可想而知了;在重重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名便没有任何意义,争名夺利也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庄子认为,只有真正达到无所待的地步,才能超越现实,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超越现实的最高境界是“无己”,无己就是忘记自我的存在。能达到忘记自我存在的人,而后可以“无待”;能做到无己、无待的人,才可以做到无为、无功、无名,顺应自然,进入真正自由的境界而逍遥自得,无拘无束。
这一句构思奇幻,想象高远,夸张大胆,文学性极强。能令人“拓展胸次”,获得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感受,因此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激赏。庄子这种无羁无绊、雄豪洒脱的文风和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精神,哺育了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一大批豪放派诗人,他们从庄子里汲取丰富的营养,铸就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灿烂辉煌。
-
【3594】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英〕彼得•诺兰著,温威译,中信出版社,13万字,2017年7月第1版,42元)△从历史上中国
-
【名句】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语出汉代王充《论衡·量知》。人不学习,就像是谷子还没变成粟米,粟米还没变成饭食。说明人不学习,百无一用。
-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教学案例(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怎么讲解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二年级古诗词教学案例,内容包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怎么讲解的,怎样给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古诗《回乡偶书》的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养成教育古诗。教学内容:人教版二语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之一《草》教材分析: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
-
今欲游士归乡而不为设学,则无以收之;设学而不为置师,则无以率之;置师而不立课试讲习
《今欲游士归乡而不为设学,则无以收之;设学而不为置师,则无以率之;置师而不立课试讲习之法,则无以成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开花顺序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花开时间顺序的诗句,谚语,熟语多多益善,有关花开时间顺序的诗句,谚语,熟语多多益善,一年四季依次的关于花的古诗。1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 八月丹桂
-
相思 作者: 王维 【原诗
-
宋·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 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
-
苦雾收残文豹别,怒涛惊起老蟠□。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水流到滩头,不是出自流水的本意,云从山洞里飘出,也不是白云有意为之的事情。意思是说这世上有许多事,都是自然而然,或者是机缘巧合,天意安排,非人力所能更改。
-
【原题】:计友载酒沧江海棠下公许以上寿亲庭不克与胜赏翌日招饮出示新作敬和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