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全诗赏析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作品赏析
愁思胡笳夕, 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 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 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 呜咽泪沾巾。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极致的感情。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并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他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
冒死来归,“喜达行在所”,是应该高兴的时候了,可是诗人仿佛惊魂未定,旧日在长安近似俘虏的生活如历目前:“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凄凉”、“愁思”,那是怎样一种度日如年的生活呵!倏而,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今日”:“生还今日事”。今日值得庆幸;可是“生还”也只有今日才敢想的事啊!昨日在山间小路上逃命的情形就在眼前,那时性命就如悬在顷刻之间,谁还会想到“今日”!“间道暂时人”,正回味着昨日的艰险。诗人忽而又转向眼前“中兴”气象的描写:“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这两句用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的典故,南阳,是刘秀的故乡。刘秀把汉王朝从王莽篡政的逆境中恢复过来,不正如眼前凤翔的景象吗?中兴有望,正使人欣喜至极。然而诗人却“呜咽泪沾巾”,哭起来了。这啼哭正是极致感情的体现,是激动和喜悦的泪水。从表面上看,这首诗的结构,东一句,西一句,似乎零乱而不完整,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运用这种手法倒是比较适合表现生活实际的。诗人九死一生之后喜达行在所,感情是不平常的。非常的事件,引起的是非常的感情,表现形式上也就不同一般。在杜诗其他篇章中亦有这种情况。如羌 村,诗人写战乱与家人离散,生死未卜,突然的会见,使诗人惊喜万状:“妻拏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本来应该“喜我在”,生应当喜,怎么反倒奇怪了呢?说“怪”,说“惊”,说流泪,正是出乎意外,喜极而悲的情状。这首诗也是如此。所以宋人范温潜溪诗眼说:“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诗人真实地表达了悲喜交集,喜极而悲的激动心情。看来参差不齐,实则错落有致,散中见整。诗人从变化中求和谐,而有理殊趣合之妙。
(王振汉)
-------------------------------------
从英华诸本,无上六字。【朱注】旧书:至德二载,肃宗自彭原幸凤翔时,改扶风为凤翔郡。按旧注:公自京窜至凤翔,在至德二年夏四月。汉书·武帝纪:征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颜注】当是行所在所也。
西忆岐阳信①,无人遂却回②。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③。茂树行相引④,连山望忽开⑤。所亲惊老瘦⑥,辛苦贼中来⑦。
(首章自京赴凤翔。眼穿落日,承西忆。心着寒灰,承无人。依树傍山,间道奔窜之迹。辛苦贼中,亲知惊问之词。)
①岐阳即凤翔,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忆。舆地广记:岐阳县,汉美阳县地,诗所谓“居岐之阳”即此,唐省入扶风县,为岐阳镇。②却回,谓退回之人。③庄子:“心可如死灰乎?”鲍照诗:“寒灰灭更燃。”黄生曰:岐阳信,望官军之再举,唯眼穿心死,因始为脱身之计也。④刘向新序:“昼游乎茂树。”⑤莲峰,旧注指华州莲花峰。朱注云:公自金光门出,西归凤翔,不应走华阴道,当依赵次公作连山为是。谢眺诗:“遥树匝清阴,连山周远净。”⑥汉书注:所亲,素所亲任也。曹植诗:“果得心所亲。”⑦李陵书:“不顾流离辛苦。”
其二
愁思胡茄夕①,凄凉汉苑春②。生还今日事③,间道暂时人④。司隶章初睹⑤,南阳气已新⑥。喜心翻倒极⑦,呜咽泪沾巾⑧。
(下二章,喜达行在所。此承上贼中来,故接以“愁思胡前夕”。今日生还,得睹中兴气象。间道暂免,尚觉呜咽伤心。三四分领,下段说出喜极而悲。苑中花木之地,春尚凄凉,以胡骑蹂躏其中也。暂时人,谓生死悬于顷刻。①秦嘉诗:“愁思难为数。”蔡琰诗:“胡笳动兮边马鸣。”②沈约诗:“凄凉霜野。”三辅黄图:汉有三十六苑。通鉴:禄山使安忠顺将兵屯苑中,以镇关中。③后汉书:班昭上书,乞超生还,复见阙庭。④又:“班超从间道至疏勒。”注:“间道,伺其间隙之道而行。”⑤光武纪:更始以帝行司隶校尉,置官属,作文移,一如旧章。傅亮进宋元帝诏:“东京父老,重睹司隶之章。”⑥光武纪: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⑦翻倒,翻喜为悲也。木兰诗:“喜极成悲伤。”⑧蔡琰诗:“行路亦呜咽。”曹植哀词:“泪流射而沾巾。”世说:桓玄以手巾掩泪。
其三
死去凭谁报①,归来始自怜②。犹瞻太白雪②,喜遇武功天④。影静千官里⑤,心苏七校前⑥。今朝汉社稷⑦,新数中兴年⑧。
(此承上“暂时人”,故接以“死去凭谁报”。瞻雪遇天,幸依行在矣。千官七校,亲睹朝班矣。新数中兴,从此治安矣。皆写出破愁为喜。【赵访注】脱一生于万死,在道时犹不觉,及归乃自怜耳,起语悲痛。奔波初定,故曰影静。精神顿爽,有似心苏。官指文臣,校乃武卫。)
①陶潜诗:“死去何所道。”报,报信也。②陶诗:“归来夜未央。”【顾注】前曰生还,此曰归来,总以君之所在为归耳。魏文帝诗:“私自怜兮孤栖。”③地图记: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辛氏三秦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录异记: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号为太白。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常有紫气覆之。唐书:凤翔府郿县有太白山。④长安志:京兆武功县,以武功山得名。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曰武功天,至此得见天日也。⑤荀子:古者天子千官。汉书·严助传:“奉千官之供。”⑥苏,苏醒也。汉书:京师有南北军屯,至武帝平百越,内增七校。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言七校。⑦诗:“以永今朝。”⑧东皋杂录:毛公诗序:“烝民,任贤使能,使周室中兴焉。”陆德明释文读去声。故云“新数中兴年”,又“百年垂死中兴时”。黄生曰:公若潜身晦迹,可徐待王师之至,必履危蹈险,归命朝廷,以素负匡时报主之志,不欲碌碌浮沉也。赵汸注:题曰“喜达行在所”,而诗多追说脱身归顺,间关跋涉之情状,所谓痛定思痛,愈于在痛时也。今按:首章曰心死,次章曰喜心,未章曰心苏,脉络自相照应。首章见亲知,次章至行在,未章对朝官,次第又有浅深。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西昆,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穆天子传》说: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郭璞注:即《山海经》云群玉山,西王母所居者。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可见,西昆是指古代帝王
-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贱
-
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
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旧径稀人迹,前池耗水痕。并看芳树老,唯觉敝庐存。自我栖幽谷,逢君翳覆盆。孟轲应有
-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名言: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注释: 世硕: 孔子门徒的学生。致: 引导。长: 滋长。 句意: 周人世硕以为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
-
照伦敦人口的密度,希特勒动用飞机的数量,这古城的遭劫还不能算严重。十一月六日邱吉尔首相公布的死亡人数,九月共四千五百名,十月三千五百。然而这两个月里,大陆上几乎日夜派遣凶手过来,而且时常一天有十次以上
-
作者: 张俊山
-
“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友谊意愿”类的诗句。 哪里能够寄托我的相思之情呢?南风已经吹起,船行驶的很快,眼看就要在我的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组织古诗词朗诵,内容包括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怎样组织诗歌朗诵会,怎样组织班级诗歌朗诵。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拟举办“我与经典同行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初定方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