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全诗赏析
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作品赏析
鹤曰:此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广德二年暮春,公已归成都。即仲春在阆亦当闻严武之信,何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耶?窜身来蜀地①,同病得韦郎②。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③,抽梢合过墙。
(【原注】“余草堂在成都西郭。”上四留蜀之感,下四送韦成都。)
①刘桢诗:“窜身清江滨。”②吴越春秋:子胥曰:“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③南溪即浣花溪。宋之问诗:“绿缛南溪树。”随笔云:陶渊明诗:“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王摩诘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公送韦郎归成都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又寄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古今诗人,怀想故居,表之篇咏,必以松竹梅菊为比兴,皆见文人雅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春光好 和凝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简析】 水上柔嫩的蘋叶,衬着岸
-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福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
-
【3098】蓂赓气象:唐继尧传(许敏,木霁著,云南人民出版社,45万字,2011年12月第1版,50元)△全书共六章:楔子。天曦、曙晖、朝日、艳
-
【出典】 《玉台新咏》卷六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释义】 南朝诗人以石榴裙称大红裙,后世沿用为典。 【例句】 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刘禹锡《乐天寄忆旧
-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
-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合着油垢味直薰
-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何阑干。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
夏日的太阳像初长成的小伙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直到傍晚,才稍稍松懈了些。但照在人背上,仍有轻微的烫感。西山是它的克星,到了西
-
【名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注释与译文]人们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情操确实高尚芳洁。诗句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高尚节操的坚强决心。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离骚》
-
全文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展开情节,形成主线和副线互相交织穿插,来完整地表现主题。是文章常见的结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全文中有一条明线为主要线索,其余的是暗线或副线索。这种结构有利于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