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一》全诗翻译注释及鉴赏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诗文解释】
刘备攻打东吴驾临三峡,驾崩那年也是在永安宫中。在空山里还可以想像他的行仗,野寺中还能隐约回忆起行宫。古庙的杉松上,有野鹤作巢,每逢节气,村里的人来祭祀。武侯祠紧紧相邻在一起,君臣一体祭祀相同。
【词语解释】
蜀主:指刘备。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诗文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首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与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
房子老了,父亲也老了。老了的父亲坐在老了的房子里,衰老的气息一起涌上来,就像石阶上的那一层青苔,迅速地爬上来的样子。父亲一次次抬起
-
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苍然。 作品赏析【鹤注】安西部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节度使抚宁西域,考天宝十一载,封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
-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
徐宏祖 初四日 (1) 。十五里至汤口 (2) 。五里至汤寺 (3) ,浴于汤池 (4)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5) ,十里上黄泥岗,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 (6) ,越天都
-
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
题解 曹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早年曾立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星石之功”。然而自曹丕掌权后,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不仅化为泡影,反而倍受压抑和迫害,如“圈牢之养狗”,所以他才“常自愤怒,抱利器
-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中以潇洒风流的情致,抒写了春晚怀旧之情。上片首句起笔不凡为写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渲染。“萋萋”句极写芳草之盛,“絮”而曰“暖”,“红”而称“乱”“草长花飞,触眼一片暮春景象。至此”春愁“二字便呼之欲出。絮飞花落而使人愁,
-
[上]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① ;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
-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
【原题】:行至罗江代者爽期得史者书复还涪滨径走富乐山中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