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全诗翻译注释及鉴赏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诗文解释】
草木摇落深深地体会到宋玉悲秋的原因,风流儒雅可以做我的老师。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江山故居空留下文采,云雨荒台难道是梦想?最可叹楚主宫殿已经不存在,船夫还指点猜疑。
【词语解释】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诗文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通篇用赋,遣词造句讲究铸炼,清丽自然。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作品赏析【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翠柏
-
《喧哗与骚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福克纳(1897—1962)的小说。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主人公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长篇小说写的是曾经煊
-
非命下
天地有大义,常以有心志待。有心志不具备的人,生他者了他。如使人生于水、火、刀、杖之间,再者载于圆石非命之下,其有心身之义同也。
【注释】
非命下:非命,指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命运;下,指压迫、逼迫。
【翻译】
天地有着伟大的原则,常常按照人的心
-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重阳节古诗词幼儿园,内容包括幼儿园孩子可以背的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幼儿园大班重阳节尊敬爷爷奶奶的诗歌,幼儿园大班重阳节尊敬爷爷奶奶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
-
旧北京到了八月二十这天,手工业作坊掌柜的以馒头、炖肉犒劳打夜做工的手艺人,俗谓之“上眼药”。因为从这天开始,工人们就要熬夜了,所以人们管这顿美餐叫“上眼药”。 后来,“上眼药”的意思转化为在上级、当权
-
高滩复下滩,风急刺舟难。不及楼中客,徘徊川上山。夕阳洲渚远,唯见白鸥翻。
-
随感录四十一从一封匿名信里看见一句话,是“数麻石片”(原注江苏方言),大约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因此又
-
【原题】:宗博宫讲何丈以诸贤所赋清赋堂诗轴示教借和元韵附轴示教借和元韵附轴尾
-
【题解】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虞山北麓。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五年(539)改兴福寺。因寺居破龙涧下,相传龙斗破山而去,俗称破山寺。此诗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尤其以佛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