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内容】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下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不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赏析】: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在江苏睢宁)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平衍。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
-
杀子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扉页书影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清廉访案》、《杀子报全传》。六卷二十回。不题撰人
-
【原题】:昌化朱浪潘子云汉臣季子也汉臣即物故持其季父圣民诗来因问堪村徐季登其健和昔昔戊戌省度甘拜下风道出昌化馆于汉臣一日同访季登遇榜下第于渡口今三纪矣因子云告别有感前事此章以乌之为我谢圣与兼简季登
-
张养浩于至治元年(1321)因冒死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故知机避祸,毅然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在济南历城西北构筑云庄别墅,陶情于幽壑林泉之间,过着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其间朝廷屡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拒不奉召。这首五律是《晨起三首》之三,就作于家居时期,描写云庄别墅清晨幽雅
-
朱仝如何走上了黑道朱全是县里的都头,按照宋代政法合一的制度,朱仝应该是县公安局副局长兼刑警队长一类的职务。是一个吃财政饭的公务员。
-
朱亥已击晋,侯嬴尚隐身。时无魏公子,岂贵抱关人。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
大酺乐 作者: 张文收 【
-
文丞相即文天祥,他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就义于燕京。这首追挽之作颂扬文天祥的忠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现实悲痛。诗的前六句皆追怀文天祥事迹并寄感慨。《淮南子》中有一个鲁阳挥戈退日的故事,乃属传说。诗一开始就反用此典,叹惜文天祥虽鞠躬尽瘁,终于未能挽救宋室灭亡的命运,不幸被俘,杀身成仁:“徒把金
-
项穆,初名德枝,后更名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时官中书。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子。穆承家学,故工书,明沈思考《陆沉漫稿》曰: “德纯书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
-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坐中薛华
-
【题 解】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此文写于后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