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题 解】
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此文写于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师北伐中原之际,篇名为后人所加。公元 223 年10月,诸葛亮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出兵击魏作准备的。次年5月,魏文帝曹丕死。7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汉中),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极令诸葛亮忧虑。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他在出征前写下了这篇传世名“表”。
在出师表中,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修明内政这一点上。因为北伐曹魏,统一天下,是蜀汉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而为了争取北伐的胜利,事前也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这些都是本已明了的事情,不必赘言。诸葛亮放心不下的,是他率领大军出征后的国内政治。他意识到,只有把内部政局稳定下来,才能有巩固的后方,也才能为前线的军事提供可靠的保证。这就是出师表无一字提及军事方略,而反复叮咛修明内政的缘故。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文学家,但所写的出师表却成为了千古传诵的文学名篇。这篇不到800字的短文看似平实无奇,却能将修明内政、北伐曹魏写得层次分明,形散神聚。
在所列的三项建议中,“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围绕这三者,作者议形势,议法度,议宫中之事,议营中之事等。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又以先汉和后汉的历史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既循循善诱,又不失君臣的上下尊卑。作者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及以身许国的经过,表现了自己与刘备父子的特殊关系,突出了深挚的情感。反映在文章中,就是每议一事作者都自然流露出对“先帝”的怀念,对“陛下”的忠诚。全篇文字仿佛从肺腑中流出,确实起到了打动后主、说服后主、鼓舞后主的作用。
本文在构思上也很巧妙,从第一部分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辟蹊径。这段叙述初看似是逸枝衍蔓,实际上是诸葛亮为了进一步打动后主,既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为下面表示北定中原的决心埋下伏笔。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支离破碎,实则浑然一体。
此外,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质朴无华、明白通畅,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不引经据典,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表现出忠贞恳切的情感。全文624个字,先后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又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能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苍鹰摆血,白凤下肺。桂子自落,云弄车盖。木死沙崩恶溪岛,阿母得仙今不老。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崖蹬苍苔吊石发,江君掩帐筼筜折。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作品赏析
-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命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
-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
-
[南朝·宋]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首诗歌,为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第四首。全诗共八句,五、七言
-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隔墙闻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实力不足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能力不足,时间补充的诗词句,书写自己能力不够的诗句,形容“自己实力不行”的诗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
-
孟子曰:“杨子 ① 取 ②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③ 也;墨子 ④ 兼爱 ⑤ ,摩顶放踵 ⑥ 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二十六) 注释 ①杨子:杨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人物之一,主张
-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俗套,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