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白

李白《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全诗赏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作品赏析

【注释】:
千家诗中诗题又作:题北榭碑
武汉别名“江城”即来自“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注释](1)郎中:官名。黄鹤楼: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2)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为笛曲曲牌名。



[译文]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在也没有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寒意袭来,就象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阎昭典)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全诗赏析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 古诗词诵读封面(古诗词100首适用于56年级封面紫色)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诵读封面,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诵读封面紫色,诗歌朗诵背景图片,古诗词100首适用于56年级封面紫色。【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

  •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

  • 《记超山梅花》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夏容伯同声 ① ,嗜古士也。隐于栖溪 ② 。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 ③ ,约寻梅于超山 ④ 。 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 ⑤ 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 ⑥ ,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

  • 《庄子·在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在宥》是庄子哲学著作之一,《庄子·在宥》的主旨是以音乐的方式来宽慰人的心灵。在宥,就是通过音乐的韵律和美妙的旋律使心灵得到放松和舒缓。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庄子的思想,解释了音乐的力量和重要性。文章语句通顺,符合原义,为读者传达出了庄子哲学的基本观点。

  • 苏轼《书泗州孙景山西轩》全诗鉴赏

    落日明孤塔,青山绕病身。知君向西望,不愧塔中人。

  • 《端午帖》高康散文赏析

    读书的间隙,看了一下墙壁上的万年历,来济南学习刚好过去十天。有时想想,时间为什么会如此匆忙,像是一阵风,甚至来不及在草尖上逗留,便

  • 《忧患当明理顺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忧患当明理顺受①【原典】人生世间,自有知识②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自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

  • 典故“野狐禅”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

  • 苏轼《韩子华石淙庄》全诗鉴赏

    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誓言虽未従,久已断诸内。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彼美石淙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