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丁都护歌》赏析: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丁都护歌:一作“丁督护歌”,乐府吴声歌曲名。宋书乐志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婿徐逵被杀,府内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逵之妻向丁询问送殓情况时,每发问一句辄叹一声“丁督护”,至为哀切。后人即制为丁督护曲。李白以此为题写民夫之悲苦,诚为“未成曲调先有情”.
云阳:今江苏丹阳县。
吴牛喘月: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看到月亮也疑为太阳而喘大气。
一何苦:多么辛苦。
一:语助词,以加强语气。
芒砀:芒山和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的最北端。
【赏析】:
诗人游江淮间正值酷暑,见民夫为统治者长途运送巨石不胜辛劳悲苦,深表同情之余,遂命笔为之一呼。字里行间,可以洞见诗人以统治者何其怨恨,何其愤怒!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上古之人深悟阴阳之道,精通木数之理,饮食有度,作息有规律,不过度劳累。因此,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寿命长达百岁。而今时之人却截然不同,沉迷于酒色,放纵自己,迷失精气,耗散真性。对于充实与操控满意度的概念缺乏认知,不时顺应神明,只图眼前的快乐。生活起居无序,半点规律可言。
-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
-
有客 作者: 高华 【本书体例】
-
生名师命其姓刘,自少轩轾非常俦。弃家如遗来远游,东走梁宋暨扬州。遂凌大江极东陬,洪涛舂天禹穴幽。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青鲸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虬。山P讙噪猩猩游,毒气烁体黄膏流。问胡不归
-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 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 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 人。夫以千万倍之
-
五子之歌第三五子之歌第三 【原文】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油,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185],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
-
【原题】:伏睹留守安抚司徒侍中镇魏三日遂获甘雨吟成律诗一章上荐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出处】唐杜甫《 兵车行 》。 【译注1】生个女孩,还可以嫁给邻 居;生了男孩,早晚会丧命沙场,埋于荒 草之中。比邻:近邻,街坊。 【译注2】 生女孩子到时候
-
【4834】西南联大行思录(张曼菱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5 3万字,2019年6月第1版,55元)△8章:①南迁;②山城;③弦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