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全诗赏析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作品赏析
[注释](1)见说:听说。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2)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3)蜀城:成都。(4)升沉:指功名得失。(5)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译文]听说到蜀地去的路,险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耸立,白云靠近马头飘浮。芳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丽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问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所写的五律,“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这一评语很精确,正好道出了这首五律在对偶上的艺术特点。
(何国治)
-
《绝句两首(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之一。全诗描绘了秋风凋零、思乡之情的壮美意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诗中诗情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全诗共四句,字数精炼,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读《绝句两首(其二)》,不仅可以感受到王之涣深沉的情感表达,还能从中体会到秋天的凄美之美。这首诗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之一。
-
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松荒三径思元亮,草合平池忆惠连。白发归心凭说与,古来谁似两疏贤。
-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
-
无名氏裁剪下才郎名讳,端详了展转伤悲。把两个字灯焰上燎成灰,或擦在双鬓角,或画作远
-
公(吕蒙正)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后作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
-
旧书店[英国]格·格林 著邹海仑 译作者简介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在牛津大学历史系学习,当
-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
虚话实话话之中听与不中听,不在虚实,而在陈述,不在质地,而在语法。很中听的话,不一定真实;很触耳的话,不一定虚假。反之亦然:很触耳
-
杜甫的《画鹰》描述了一幅鹰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鹰的形象和神态,杜甫展现了鹰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摹,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度的意境,杜甫成功地将观念和感悟转化成了文字和画面,陶冶了读者的情操。
-
君子偕老 作者: 周金勇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