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横江词其五》全诗赏析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作品赏析
我国的旧诗中,虽则也间有相互问答之词,如诗经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齐风·鸡鸣)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与使君的对白,但数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独白。尤其在一首绝句中,限于字数,要包括双方的问答,的确是不简单的。李白这一首诗,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李白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意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李白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白,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李白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李白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李白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李白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诗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沈熙乾)
-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
名言: 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 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注释: 色: 指装模作样非出于真心的好脸色。亲人: 与人亲近, 套热乎。情疏: 感情疏远。貌亲: 表面亲热。小人: 这里指无德行的小偷。穿
-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 《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梁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释义用法 屈原与江淹的作品里都提到在南浦送别。南浦,指面南的水边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飘洋过海,来到少林,广集信徒,并在此首创禅宗,故佛学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
-
杭州景 【一枝花】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①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②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③ 。 【梁州】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
-
宋词典故·鳏鱼 【出典】 唐·李商隐《李夫人三首》其三:“清澄有余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清·冯浩笺注:“‘鳏鱼渴凤’,明呈悼亡。”(见《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二)宋·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十句左右),内容包括我要一首有10句左右的古诗..有要求的,全诗只有十句的古诗词,古诗10句。《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
-
寄家 作者: 黄庭坚 【原
-
香山之美,一因形胜,二因花香。形胜更多来自于香山脚下的长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香山没有海拔的优势也没有形体的奇伟瑰怪,但滔滔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