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全诗赏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既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显然已是高潮。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读来令人神思飞越,心胸开阔。
(赵孝思)
-
【原文】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辉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
-
元稹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 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
-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
-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诗云:方塘含白水。]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作品赏析【注释】:裴令公:即裴度,唐元和十四年任太原尹,开成二年复镇太原。龙泉:
-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这是一首表明退隐心迹的小令。 曲文开篇便说: “意马收,心猿锁”,表示了要与世间种种烦扰决绝的意向。这里以马喻意,以猿
-
七十年代,我一上初中,就爱上了读小说。当时,我最想读的小说是《水浒传》,这主要缘于经常从大人口中听到关于“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
-
虞人非其招,欲往畏简书。穆生责醴酒,先见我不如。江左古弱国,强臣擅天衢。渊明堕诗酒,遂与功名疏。我生值良时,朱金义当纡。天命适如此,幸收废弃余。独有愧此翁,大名难久居。不思牺牛龟,兼取熊掌鱼。北郊有大
-
欧阳修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出任颍州知州,第二年,又在颍州购置了田产,以后,诗人常来颍州。治平四年(1067)四月,他
-
归有光 项脊轩 (1) ,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2) ,雨泽下注 (3)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4) 。又北向 (5) ,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 (6
-
【原题】:希道使君弭节合沙馆奉太夫人游鼓山乃蒙封示所和梦锡赠行佳句辄次严韵少叙别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