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再至汝阴》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出任颍州知州,第二年,又在颍州购置了田产,以后,诗人常来颍州。治平四年(1067)四月,他赴任毫州知州时,得到皇帝的特许,转道来颍州,很有感慨,写下再至汝阴三绝,诗末自注:“余时将赴毫社,恩许枉道过颍也。”汝阴,是颍州的州治所在地。
本诗是三绝中的第一首,全诗表现颍州风物的佳美、治绩的嘉惠,以及诗人重游故地的依恋深情。诗的第一联写汝阴四月的美景:“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黄栗留,黄莺的别名,陆元恪毛诗疏:“黄鸟,黄鹂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四月的暖风阵阵吹拂,催熟了紫色的樱桃、桑葚,黄色的麦子;黄鹂欢唱,似乎在庆贺丰收。“桑”和“麦”的成熟,预兆着一年蚕事和农耕的兴旺,这正是当地的行政长官治理有方的结果。诗人透过汝阴的典型景物的描绘,颂扬了汝阴知州的惠政,因而诗的第三句就很自然地转到自己身上:“朱轮昔愧无遗爱”。朱轮,红漆的车轮,汉代太守以上的官员才能乘坐朱轮车,后代用它代称太守。遗爱,将德政遗留给世人,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全句是说,当年自己任颍州太守时,没有给当地人留下值得怀念的政绩,很感惭愧。结句发出了感人肺腑的话语:“白首重来似故乡”。诗人常来颍州,与当地人民感情很融洽,所以,尽管自己年事已高,头白苍苍,今天重来颍州,感到分外亲切,像是回到故乡一样。
这首绝句,上联写景,对偶工巧;下联抒情,情感真挚。每句第一字,都是表示色彩的,色泽鲜明强烈,增添了诗的美感效果。全诗虚实相生,今昔比照,浑成自然,颇有艺术感染力。
-
崔修建·没有翅膀也可以自由地飞翔崔修建1983年的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令她的父母惊愕无比的是,女
-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① 者有恒心 ① ,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恒产:恒久的产业。②恒心:永久的信念。 【译文】 孟子说:“老百姓的生活规律是,有固定的产业、稳定
-
年、月、日 ①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② ,乃能衔哀致诚 ③ ,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 ④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 ⑤ ,及长,不省所怙 ⑥ ,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 方 ⑦ ,吾与汝俱幼
-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
-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
【名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语出《庄子·逍遥游》。整个社会都称赞他,他却并不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责备他,他却并不感到沮丧。说明人有独立的自知的行为标准,不受外界影响。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作品赏析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
-
《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 题日“游”字,自然点出了诗人赏心悦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张园的风光夺目生辉,引人入胜。“乳鸭”在时深时浅的水中戏游
-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一天傍晚,我跟猎人叶尔莫莱出去“守击”,“守击”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恐怕并不是每个读者朋友都知道,那么,就请
-
滂卑(Pompei)故城在奈波里之南,意大利半岛的西南角上。维苏威火山在它的正东,像一座围屏。纪元七十九年,维苏威初次喷火。喷出的熔岩倒没有什么;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压下来,到底将一座繁华的滂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