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一作王劭诗,非)》全诗赏析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作品赏析
王维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写雪中思友的诗,表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胡居士:名不详。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 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中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 。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碎琼乱玉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 。“风听竹”有声 ,“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 ,“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 “深巷静 ”、“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大历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
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
《惟遏欲可以养亲,可以奉天;惟与人为善,则广吾爱而弘天地之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惟遏欲可以养亲,可以奉天;惟与人为善,则广吾爱而弘天地之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
-
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题解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知南选,至襄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经典感恩父母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感恩父母的诗句,关于感恩父母的古诗,关于感恩父母的古诗。《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
-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熏若春日气,皎如秋水光。可洗机巧心,可荡尘垢肠。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觞。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夤缘潭岛间,水竹深青苍。身闲心无事,白日为我长。我若未忘
-
国学名句“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语出《淮南子·诠言训》。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在于使老百姓生活安定;使老百姓生活安定的根本,在于财用充足。说明发展经济是治国安民的根本。
-
和我关系较久的,要数到《散文百家》了。在给它常投稿件的人里,有我。《散文百家》在过去的三十载中,独异的品格自是形成了。这无妨从登载
-
分竹守南谯,弭节过梁池。雄都众君子,出饯拥河湄。燕谑始云洽,方舟已解维。一为风水便,但见山川驰。昨日次睢阳,今夕宿符离。云树怆重叠,烟波念还期。相敦在勤事,海内方劳师。
-
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李白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
-
我生性就是如此: 遇事都要穷本清源, 在工作中,在探索道路时, 在心灵困惑的瞬间。 追寻流逝岁月的实质, 追寻那些内在的原因,—— 查它的本,挖它的根, 一直剥到它核心的核心。 时时刻刻抓住 命运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