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李白》原文与赏析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李白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他写了大量气势磅礴、风格豪宕的诗篇。而他的绝句超妙隽逸,神韵天然,也超诣独步。明代李攀龙唐诗选谓“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明代胡应麟诗薮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李白那么个壮思逸飞的诗人,也写了些闺情怨诗,且细及毫巅,柔似静水,却是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怨情,以态写情,情蕴态中。“卷珠帘”,意在寻望思念之人。“深坐”,未见情人,长坐而沉入深思;“颦蛾眉”,深思之情爬上眉心,其愁苦不言自明。“泪痕湿”,较“颦蛾眉”又深一层:愁苦得竟止不住泪流满面。从美人的形态上, 已足见其内心的怨恨,结以“不知心恨谁”,则含蓄蕴藉,引人冥想,更觉其有苦难言的深衷。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隐而不露,较直言心恨谁来得更有隽味。胡震亨李诗通中说:“‘心中念故人,泪堕不知止’,此陈思王(指曹植)怨诗语也。明说出个‘故人’来,觉古人犹有未工。”胡震亨认为曹植之作不及李白此首之“工”,也就是说明言不如隐语有味。用“不知”,使人虽可揣知其为思情人,但更增加了美人将思念深藏心底的意味。薛惟翰的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复不语,珠泪纷纷落。”所写意境与李白此诗近似,可是也是由于情词太明,不如李诗动人。李白说“不知心恨谁”,虽字面上也出现“恨”,但因“不知心恨谁”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悬念,就比“美人怨何深”直说“怨”委婉转曲。“不笑复不语”与“珠泪纷纷落”重复,泪落自然“不笑”,显得冗赘。李白写“泪痕湿”, 自然写了“不笑”;说不知心恨谁, 自然写了“不语”。“颦蛾眉”, 自然显示了“含情”,是“泪痕湿”,当然为“怨何深”。从上述比较中也可看出,虽然题材、主题,甚至所叙状态基本相同,而李白却独具手眼,这也是李白成为大家的原因吧。
-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带月的连续两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含月字的连续两句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连续两句都带有“月”字的句子:(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这
-
古文·教战守策 苏轼夫当今生民之患(1),果安
-
作者简介郑谷(约848—约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
-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翻译与解读 道冲
-
此诗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描写山东济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残游记》第二回)的美妙风光。
-
关于耕耘收获的古诗词(有关耕耘收获的古诗,谚语,歇后语集锦)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耕耘收获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耕耘收获的古诗,谚语,歇后语集锦,耕耘与收获的古诗词句,耕耘与收获的名言诗句。秋收秋风伴着清脆的海涛晨曦伸着剔透的玉爪漫步沙滩春梦又缭绕恋赏红叶半山正飘摇风伯若问秋收获多少红叶飘在灵魂底燃烧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
-
这是一首挽留朋友贾耘老的词。贾耘老,即北宋诗人贾收,乌程人。毛滂与贾耘老是诗词唱和的好友,《东堂词》中曾有数词提及。此篇写于词人任武康县令之时,曾有《蓦山溪》叙写其修葺县舍“东堂”之事,又有《清平乐》记写与贾耘老、盛德常在东堂优游之趣。
-
袁宏道《游骊山记》 袁宏道 骊之山郁然而青,而其水浩浩然鸣九衢也。古柏森森然,翳东西岭。故宫遗址,多不可识。 山下之民,有雪领而杖者,作而前曰:“民虽耄,犹仿佛忆之。”指其岿然而坟者曰:“是举火台,褒
-
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水渺渺兮山无蹊,路重复兮居者迷。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山无人兮云朝跻,霭蒙蒙兮渰凄凄。啸林谷兮号水泥,走鼪鼯兮下凫鷖。忽孤垒兮隐重堤,杳冥茫兮闻犬鸡。郁万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