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全诗赏析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作品赏析
【注释】:韩愈重来粤北多遗篇
作者:谢健朝
唐代文学家韩愈,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其长兄韩会被贬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南下,那时,他才十岁。两年后,其兄病故,韩愈随嫂郑氏返河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时,唐德宗不准减免租税,身为监察御吏的韩愈即上疏为民请命。因措词激烈,触怒皇帝,结果被贬连州为阳山县令。韩愈重来粤北,入境先问俗——向张公使君借阅韶州图经(早期地方志书),即兴作诗云: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信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
可见,韩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风物、山川地貌等情况,以便日后尽“守土者之责”。韩愈在阳山有惠政,但史籍无详细记载,只说他“有爱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阳山县城尚存他当年垂钓之处所,称“韩文公钓鱼台”,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题字,叫“贤令山”。这也许是“有爱在民”的根据和后人对他敬仰的佐证吧?他在阳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为教科书,故有“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的佳话。他重来粤北多遗篇,有燕喜亭记、 宿龙宫滩诗、贞女峡、 游同官峡、 别知赋、 送区册序、 衙斋有怀和湟水答张十一功曹等。 (载1986.12.20韶关报)
-
【名句】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注释与译文]大床独卧,用《三国志·陈登传》典。汉末世乱,忧家忘国的许汜去见豪士陈登,陈登不理睬他,而径自卧大床,让客人卧下床。这里作者以忧国忘家的陈登自比。竖
-
《素馨》咏素馨 素馨,一名那悉茗花。系木犀科
-
这是《战国策》中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精品名篇,它记述了赵国老臣触龙如何用巧妙的办法说服太后同意用其少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援军抵御秦军的故事。
-
祁连山感悟松树把臂膀伸的远远的拦下那抹白色云彩当做了山的帽子拦下那抹五彩云给山做一件霓裳羽衣山风是个好奇的孩子总想钻到山的最里头看
-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
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作者简
-
她底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底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但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假如有五人同在一个水田内,他们一定叫他站在第一个做标准。然而
-
慧远《庐山记》 慧远 山在江州浔阳南,南滨宫亭,北对九江。九江之南为小江,山去小江三十里余。左挟彭蠡,右傍通州,引三江之流而据其会。《山海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障”,彭泽也,山
-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错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1],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品赏析【注释】:[1]:左“革”右“录”。原题:有客慨然谈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