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行走》 散文 文 月下李说我,一个人,在这个公园里行走。很慢,得跨着一个又一个的石阶走。那石阶是一个个石的磨盘,很圆,半
-
韩退之复仇议 右伏奉今月五日敕:“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
-
原题:庸庵尚书至自沪三月八日携犹子子式命汽车招闲止与余同游临安玲珑山尚书有诗余亦继作
-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永泰元年作。郭子仪与回纥再盟以破吐蕃,正在此年。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①
-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
〔时年十九〕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
-
这场雪让人欣喜。漫天飞着的都是,大片大片的雪花。接在手心,每一个细小的触角和边沿,都如此明晰,晶莹剔透,安静地舒展着,绝美的花一朵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上水如天。 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他先荡舟湖内,亲见西湖上一场
-
此诗虽是为应酬而作,却不失为抒情写景的佳作。尤其是诗中的写景更为突出,景以情起,情随景移,通过写景来反映作者当时心境由“结忧”向“悦物”、“怀赏”的转变。
-
国学名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处和解释
【名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语出《孟子·告子上》。如果得到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失去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消亡。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原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