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全诗赏析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给人以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陈邦炎)
-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
这首诗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起句“傲吏身闲笑五侯”,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着不起那些气焰熏天、
-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胸中一无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唐朝大和三年,诗魔白居易写了一首《春词》。白居易的好友,诗豪刘禹锡随之赋一首婉曲新颖,别出蹊径的和诗,结果被收录到了《唐诗三百首》。
-
2017年1月,新年的脚步才刚刚迈开,几条爆炸性新闻就占据了《齐鲁晚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和中华泰山网等媒体的重要位置:“泰安好
-
刘克庄《沁园春》刘克庄 刘克庄 梦孚若 ①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 ② ,访铜雀台 ③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 ④ ,圉人呈罢 ⑤ ,西极龙媒 ⑥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 ⑦ ,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
-
【名句】悟已往 ① 之不谏,知来者 ② 之可追 ③ 。 【注释】①已往:已经过去的。②来者:未来的。③可追:可以有所作为。 【释义】醒悟到已经过去的不可再谏止,知道未来的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点评】
-
《墨子·非命》是墨子学派创始人墨子撰写的一篇哲学论文,探讨了宿命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文章告诫人们应放弃迷信命运,主张积极主动地改善自己的命运,并指导了人们如何进行行动和决策。这篇文献对于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启迪作用,也对后世的人类哲学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阅读《墨子·非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自由意志的重要性,以及命运被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