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赏析
杜 牧
华堂今日绮筵开,
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
两行红粉一时回。
杜牧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 835 ),最早见于唐孟棨 本事诗 ,是一首朗吟于兵部尚书李司徒筵席上的 即兴之作。本事诗“ 高逸第三 ”云:“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余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向,瞪目注视,引满三巵,问李云:
‘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
‘名不虚传,宜以见惠 .’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 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 :‘华堂今日绮筵 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意气闲逸,旁若无人 .”对诗的本事所记很详,有助于理解其意蕴。
华丽的厅堂,盛美的筵席,烘托出今日非同一般的节日氛围。主人的华贵气派,宾客的名士身份,均在不言之中。虽则是“ 罢镇闲居 ”,李司徒的摆设、排场,仍不愧是“ 当时第一 ”.诗人当时任职洛阳,是分司东都的监察御史,官位显赫,李司徒不敢随便邀请他莅临“声伎豪华”的私宴。只是在诗人派人向他表示希望参加的意向后,李司徒才不得已相邀。了解这层背景,就能体会“谁唤”二字实在有着强烈的调侃意味。照理说,李司徒设筵相邀,客人自然是他“唤”来的。但是,事实上却是诗人自己要来的,李司徒则是被迫而为。倘若果真要寻究是“谁唤分司御史来”的话,实在不如说是“绝艺殊色”的歌伎“唤”
他来的。这劈空一问,如异峰突起,使诗情徒现戏剧性变化。诗人自不无几分得意,李司徒则被将了一军,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诗人接到李司徒“驰书”相邀时,正好“ 对花独酌,亦已酣畅 ”,仗着几分酒意,匆促赴筵,当然更肆无顾忌。他“独坐南向 ”,一副 傲然不群的意态 ;“瞪目注视”歌艺超群、姿色绝佳 的歌妓,连饮满酒三杯 ,询问李司徒“闻有紫云者, 孰是?”原来他是爱慕歌妓紫云之名而来。李司徒指给他看,他居然当众索讨名妓。唐突、清狂,无怪乎满座宾客皆惊骇不已 .李司徒“俯首而笑”,无言可 答;两边百余名粉墨献艺的歌妓也一下子“回首破颜”,忍俊不禁了。诗人却又连饮三杯,朗吟而起。他即席高声吟唱的,就是此诗。“意气闲逸,旁若无人”,好一个风流俊爽、仪态非凡的诗人才子!
诗人登第后在扬州当幕僚时,曾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的诗句,对往日 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的生活表示自嘲和追悔。诗人借酒索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痼习。而即席吟诗,出口成章,捕捉住当时的场景、氛围,人物神情、意态,为寻芳猎艳留下真实的自我写照,又使人想起曹植七步为诗的风度。全诗率口而成,不假雕饰而自有神韵 ,表明诗人在风流不羁的“清狂”之外, 富有神奇俊迈的杰出才华。
-
宋词典故·今古眼中稀 【出典】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
-
此等全讲对联转换回斡。乃律诗之上乘,而亦衰于此。(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上) 【诗例】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杨巨源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
-
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火”(huǒ)这个音节中“uo”就是它的韵母。汉语拼音中共有韵母35个。韵母“ie”单用时写成“”。 (1)单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10个:a、o、e、ê、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①栖初定。 之子②期宿③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①烟
-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 ① ,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 ② ;使工女缫之 ③ ,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 ④ 。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 ⑤ ,则天下诸侯莫
-
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分宁(今江
-
【4028】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美〕黛比·福特著,严冬冬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3万字,2018年6月第1版,36元)△共10章:[1]物质世界与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歌曲古诗词虞美人,内容包括推荐几首以古诗文为词的歌曲,如《虞美人》等~,《虞美人》诗歌鉴赏,求以古诗词为基础作成的歌曲,例如像虞美人这样的一首歌,请留下。《虞美人》赏析及思索 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前日狂风昨夜雨,残芳更合得存无?
-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