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夫学,譬之犹砺也(11)。昆吾之舍(12),而铢父之锡(13),使干越之工(14),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15),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16),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17)。自是观之,砺与弗砺,其相去远矣(18)。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 身之砺砥也。“……
【注释】 ①茧:蚕茧。· ②腐蠹而弃:蚕茧如不缫丝,则腐烂,蛹出,而后抛弃。 ③缫(读骚sao):从茧中抽丝合并成生丝。工女:女工。 ④大君:大国之君。朝之:在朝廷上召见大臣。此时应身着礼服。 ⑤世士:社会上知名人士。 ⑥子路:即孔子弟子仲由。卞(bian):春秋时鲁国地名。野人:粗野之人,或指郊野之人,乡下人。 ⑦子贡:即孔子弟子端木赐。卫:春秋时国名。贾(gu音沽)人:商人。⑧颜涿聚:孔子弟子,梁父人。名不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据说年轻当过强盗。 ⑨颛(zhuan音专)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驵(zang):马市的中闻介绍人。 ⑩显士:著名人士。 (11)砺:磨刀石,作动词用时指磨。 (12)昆吾:山名,出铜铁,可以制刀剑。金:指铜铁之类金属。 (13)铢父:地名,又作诛父,产锡。 (14)干越:即吴越,出产利剑。 (15)砥砺:磨制。砥:磨刀石。 (16)砻(luong):磨制。砻砺连用意同砥砺。 (17)黄砥:一种黄色的优质细磨石。 (18)无下:无不下。 (19)相去:相距。
【今译】 学而不倦,是为了加工提高自己;教人不厌,是为了加工提高别人。蚕茧,如果放在那里不去加工,就腐烂而被抛弃;让女工拿去缫丝,织成美丽的锦绣,可为大国之君做成衣服用于朝见大臣。人自身有如蚕茧,放在那里不去加工提高,便会知识陈腐品行有毛病;让贤人去教诲,成为社会上知名之士,那么天下诸侯没有不尊敬的。子路,本是卞地方的大老粗;子贡,本是卫国的商人;颜涿聚,曾经做过强盗;颛孙师,曾经当过牙行。这四个人经过孔子的教导,都成为著名人士。学习,就好比磨刀。用昆吾山出的铁,加上铢父地方出的锡,让吴越的能工巧匠铸成宝剑;如果不用磨刀石打磨,那么用它刺啥也刺不进,用它砍啥也砍不断。如果用磨刀石好好打磨,再用黄色的细磨石加工;那么用它去刺无所阻挡,用它去砍无所不下。由此看来,打磨与不打磨,效果相距太远了。如今人们都知道磨炼他的刀剑,然而却不知道磨炼自身。学习,就是对人身的磨炼啊!
……
【集评】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卷十五尸子:“是篇论劝学之旨,较荀子切实。”“专引仲尼弟子,亦自眼光高人处。”“以磨砺喻学,与切嗟琢磨意,隐相吻合。”
【总案】 这是一篇精采的劝学论文。
第一段举治茧为喻及孔子教弟子为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提高人的价值和地位,即使原来很差的人,经过学习和教育,也能成为有用之材。第二段进而以铸为喻,说明即使素质很好的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和教育,也可能鲁钝而不中用;只有经过学习和锻炼,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比喻精当,论证平实严密,一反一正,恳切周到。思想与语言都接近荀子·劝学篇。后来又为大戴礼记·劝学、贾谊新书·劝学所继承。东晋葛洪抱朴子·勗学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等,皆是其发展。
文章的后半段未选部分,称孔子为“夫子”,称曾参为“曾子”,有些论点与孟子“天爵”、“人爵”相近。看来是杂家中接近儒者之文,而有些观点后来又被另一部杂家著作淮南子吸收到修务训中。
-
【注释】:宋徽宗预赏景龙门,词曰,暨北狩,人谓末句有谶(chen)。
-
孙觌《枫桥三绝(其一)》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② 【注释】 ①枫桥:地名,即今江苏苏州枫桥镇。②乌啼月落: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半夜钟
-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
清河北永清县志。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章学诚事迹参见“《文史通义》”条) 《永清县志》,其体例多仿史法,正文二纪,三表、三图、六书、一政略、十
-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诗的起势突兀,好似千里归来,有说不尽的心意。事实也是如此。诗人由临安到夔州,再由夔州到南郑,然后调往成都府,又在蜀州、嘉州任官。最后顺江东下,来到九江。他宦游八年,不仅阅尽巴山蜀水;就是汉中、云栈、剑阁,也无不跋涉;至于长江、汉水,浩渺的洞庭湖也尽在游赏之中。诗人
-
清·方苞 先君子 ① 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②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 ③ 出,微行 ④ 入古寺。庑下 ⑤ 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⑥ 。公阅毕,即解貂 ⑦ 覆生,为掩户 ⑧ 。叩 ⑨ 之寺僧
-
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赏析心得】 这是模仿自己儿子口吻写的诗,可以说是晚唐难得的一首童诗。 在这之前,作者写有一首《别家》诗: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咤
-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作品赏析原题: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次韵答之
-
此诗描写初秋时的湖边美景及游赏观感,笔调轻松明快,辞意清新自然,读来使人心旷神怡,有身历其境之感。“秋郊纵步却骖驔,胜事能多许客参。”“骖”,本义为一车驾三马,这里泛指马拉的乘人之车。“”,有黄色脊毛的黑马,这里指一般的坐骑。“客”系诗人自指。初秋时分,天高气爽,湖水澄澈,层林尽染,鲜艳多彩,胜景良
-
丁敬 古人篆刻思离群, 野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 何曾墨守汉家文? 丁敬 (1695—1765) , 清篆刻家。 字敬身, 号钝丁, 别号龙泓山人,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 篆刻吸取秦英